正文

序 冬日,不要忘了到海邊走走 2

冬日,不要忘了到海邊走走 作者:楊錦


楊錦是一位性情中人,朋友聚會時有時會突然站起身來,把椅子拉向一邊,表情肅穆,在大家疑惑的時候,蒙古歌曲從他那渾厚的嗓子里蒼涼而憂傷地飄出來。這位草原之子,用他的歌聲與藍天白云天然相連,閉目傾聽,能感受到成群的牛羊走出天邊。他是一個天然的情感詩人,一部悲劇電影、一次浪漫的長途旅行、一朵云、甚至打錯一次電話,都能激發(fā)起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的詩歌從不刻意雕琢,完全是由情感里涓涓流出,因此,質(zhì)樸的詩歌語言已成為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最大特點。在《有一朵云正在遠去》中,他期待著一個人的腳步,并在心里“用純凈的目光護衛(wèi)一座圣潔的殿堂”,“瞑起雙目,靜靜等你”,卻“只有風掠過冰涼的面孔”,“從此,這片被我囚禁已久的日子便瘋狂地生長著荒蕪之草,并且深埋我的心靈一角/年年月月,歲歲息息”?;蛟S是因為老友的詩,我讀得相當認真,并被他與生俱來的憂傷所感染著。

楊錦習慣于在詩歌邊緣冷靜觀察詩歌的繁華與衰落。在當年以各種流派為時尚的青年詩人群體中,他是獨立的,從不隨波逐流。他更多地將詩歌擺放在個體生命的內(nèi)部,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這種甘于寂寞的孤獨感,使他在思想和藝術(shù)上不斷超越自我。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今天,只是他早已由青春的抒情式的主題轉(zhuǎn)變?yōu)橐詴r代為背景的生命體驗,筆法超于理性和冷峻。在詩歌熱鬧的中心,他是缺席者,但在需要詩歌的時候,他永遠不會缺席。在詩意喪失的時代里,我們艱難地創(chuàng)造詩意,就像歌德曾經(jīng)說過的,不斷向山頂推著石頭,而石頭卻不停地滾落下來。當我們也滾落下去,石頭或許已在低處找到安身的位置,它本身并不想置于高處,是我們主觀上總想把它當作高端的標志。

某些自詡是純粹詩人的人,正把詩歌當成壟斷或私屬的玩物,在浮躁的功利中博弈著虛幻的名聲,他們故意忽略或視而不見為詩歌默默做出努力的其他人。汶川大地震剛剛發(fā)生,時任群眾出版社社長的楊錦被網(wǎng)絡(luò)中的詩歌所感動,第一時間決定出版《汶川詩抄》,只有三天詩集選編印刷完畢并將一萬冊詩集全國發(fā)行,他提議我們倆作為選編者和所有作者都沒有稿費,所得款項和一部分詩集都捐贈給災區(qū)。地震后,一些貌似追逐純粹藝術(shù)的某些詩人展開反思,對詩人具備社會責任感的行為予以非難,似乎只有他們在維護中國詩歌的尊嚴。他們剝奪別人的權(quán)利,肆意表現(xiàn)著自己的深刻和與眾不同,進而冷血地閹割詩歌和情感的關(guān)系。他們的所謂反思令我感到疑惑,難道在大災難面前,一個詩人高尚的奉獻都要被人責難?某些詩人需要自我清醒,別把自己裝扮成精神潔癖的所謂大師,別以為中國詩人只是幾個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楊錦曾被委任為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那時正值我剛剛從日本留學歸國,對于習慣于閑云野鶴生活的我而言,對于組織上安排的角色,有一種本能的抵觸。對他兼任會長之職,我經(jīng)常冷嘲熱諷,覺得冠得虛名不如自己沉寂下來寫作。對此,他總是呵呵一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