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據(jù)說,每到過年,北京和上海就變成了一座空城。
我一次大年三十坐飛機的經(jīng)歷,驗證了這一說法。
2012年以后,網(wǎng)絡實名購票興起,伯伯再也沒有機會幫我買票了,我外出的機會越來越多,絕大多數(shù)的遠程出行,都是坐飛機。
春運這道題,也變得簡單許多,基本上在“去哪兒”上點點鼠標就能買到票,最大的痛苦,自然而然地變成了趕飛機。為了便宜,我常常買春秋航空或者吉祥航空的機票。
2013年的年三十,我買了春秋航空早晨8點的航班。遠在虹橋機場,不遲到的唯一辦法,就是乘坐第一班地鐵,從龍陽路開始,幾乎穿越整條2號線。
也正是這個機會,讓我正式領(lǐng)略了空城上海。
趕飛機的前一天特地定了鬧鐘,早上五點半起床,疊被子、洗漱,把充滿電的平板電腦和手機放進包里,里面下滿的電影足夠消磨六個半小時的飛行時間。墻角的行李箱是六月離開前就收拾好的,里面是春節(jié)前換洗好的衣服。再檢查一遍,把所有的窗戶關(guān)好,天然氣和自來水,全部關(guān)閉,關(guān)好門拉著行李箱出了小區(qū)。
路邊的小商店全部店門緊閉,停業(yè)通知大多是這兩天剛貼上去的。
做生意的兄弟大多不屑跟白領(lǐng)們搶交通工具,早早地回家團聚。
我站在路邊將近十分鐘,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更別說是出租車了。路邊空曠,這個點,天還沒亮,連行人都沒有,自己仿佛置身在恐怖片中,突然有些.人。
那些平日里賣現(xiàn)磨豆?jié){、鮮牛奶、臺灣手抓餅、都可奶茶的小販,都如夢境一般蒸發(fā)了。
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過關(guān)于過年時上海成為空城的報道,但真正體驗起來還是覺得有意思。刷交通卡,下地下通道,等地鐵,這座天天都擠滿了人的城市,在一夜之間安靜了,到處都是空蕩蕩的,讓人陌生。
頭班車,碩大的車廂空無一人,一個人坐在空空的車廂里玩游戲。如果每天上班是這樣,恐怕會笑醒吧。過了世紀大道,車廂里終于零零星星地多出了幾個人,也都和我一樣,拿著厚重的行李,趕去機場。
這么早起,我居然沒有疲憊,過年回家的心情真的讓人激動。
坐了這么多年的地鐵,從來沒有一天像今天這樣暢通無阻,一個小時不到,就抵達了虹橋機場。掏出手機看看表,時間還早,抓緊時間鉆進麥當勞要了一份麥滿分,然后趕去換登機牌,托運行李。一直到過了安檢,找到自己的候機廳,拿出手機刷微博。一切終于準備就緒,離家越來越近了。
這些年來,春運這個詞,就這樣成了所有在外漂泊的人的符號,年年抱怨著,年年經(jīng)歷著,那一張張焦急張望的臉,車站下急切等待的心,都正為我們畫出美麗的圖畫。
這張由數(shù)億中國人組成的漂流畫面,匯成的東西,就叫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