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普洱茶的來世今生(1)

普洱之路 作者:鵬鳴


普洱各區(qū)、縣的歷史,都與茶密不可分。從某種程度說,普洱的歷史就是普洱茶的歷史。

對于“茶史”,市委領導書記頗有研究,他說:

——從時間的長度上看,普洱茶可劃分為四大時期。

1.普洱茶的發(fā)軔時期(三國時期—1733年)。

普洱茶的雛形始于漢末。

三國魏時張揖《廣雅》有制作緊壓茶的描述?!扒G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p>

這里所說制作法,正是餅茶制造工藝的萌芽階段。唐朝將此壓制技術發(fā)揚光大。陸羽《茶經》中的制茶工藝已相當復雜,但此時的餅茶、團茶皆以綠茶為主。

而唐時樊綽《云南志》的記載是:“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p>

明初年,太祖朱元璋取消緊壓茶工藝令,這說明至遲在元代普洱地區(qū)就有壓制緊壓茶工藝。

云南山高皇帝遠,恰巧把緊壓茶技術完美地保存下來了,故明謝肇淛《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

這個階段稱之為普洱茶的發(fā)軔和發(fā)育階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態(tài)下曼妙生長的歷史時期。

2.普洱茶“號記茶”的歷史時期(1733年—1938年)。

王鴻彬秘書長對我們說:

——“普洱這么大,有八九個縣,每個縣都有特點,要想搞懂普洱,理解普洱,就必須先要搞懂“茶”,知道“茶”的往昔與現(xiàn)狀。

于是,他安排了我們參觀普洱的中國茶博物館,從而我們印證了市委領導書記的說法。

“號記茶”時期又稱“古董茶”歷史時期。

以1733年同興號茶莊成立為標志,至1938年,其特征:

一是各種商號相繼成立。如雷日豐,同慶號、陳云號、車順號、興順祥、江城號、敬昌號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

二是以石模和木模壓制為制造工具。散裝形普洱茶已逐漸退出主導地位,而團茶和餅茶開始主導產品形態(tài)。

三是商標品牌標識已強烈凸現(xiàn)顯。同興號、楊聘號、宋聘號、福元昌號等,不僅在茶內壓有內飛,整筒還有大票一張。光緒二十年(1895年),同興號(向直卿)進貢宮廷的時候,還包有荷花紙。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幾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為證,謹防假冒”的字樣。

四是普洱茶已成為進貢皇宮的重要貢品。

清庭在普洱府思茅廳成立采購普洱茶的專門機構,“知每年進貢之茶,列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1千兩由思茅廳領取轉發(fā)采辦?!?/p>

貢茶馬隊享有“過州吃州,過府吃府"的特權。

五是普洱茶經濟效益已成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入。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為產而資利賴者也,入山作茶者數(shù)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每盈路,可謂大錢糧也?!?/p>

方國瑜先生《普洱茶》一文說:“從麗江經景東至思茅,馬幫結隊,絡繹于途,每年貿易量有500萬斤之多?!?/p>

在文章最后,方國瑜先生說:“所以普洱茶的作用,已經不是單純一種商品了?!?/p>

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國外。除清政府經常將普洱茶作為國禮贈予外國元首和使節(jié)外,香港在1855年成立了“同興茶莊”,并從此成為普洱茶的主要消費區(qū)和倉儲地。

更有甚者,1740年前后,隨著哥德堡號多次往返,已有使節(jié)將普洱團茶帶到瑞典等歐洲國家。

2006年10月,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號中國區(qū)聯(lián)絡主任揚·魯?shù)峡讼蛭覀兘榻B說:“1739至1743年,哥德堡號先后三次往返瑞典哥德堡和中國廣州,帶回了大批的瓷器、茶葉和絲綢等中國物品,最有意思的是,還帶回來一個用普洱茶壓制的哥德堡號船模給了國王,因此,可以說至遲在260年前,你們的普洱茶就到了瑞典”。

簡言之,此時的普洱茶號已燦若星河,輝煌燦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