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次婚姻

陳伯達傳 作者:葉永烈


陳伯達回到北京,第三次結婚。他第一次結婚,與諸有仁的婚姻維持了九年;第二次結婚,與余文菲的婚姻維持了五年。

這時的陳伯達,已經(jīng)46歲。新娘呢,28歲,比他小18歲,比余文菲還小4歲——他先后的三位妻子,一個比一個年輕!

新娘原名劉肅宴,后來改為劉叔晏,又寫作劉淑宴。她1922年生于四川灌縣。1938年,16歲的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做過地下工作,從事過工人運動、青年運動工作。她曾在著名社會學家鄧初民教授(解放后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62年加入中共)那里做過統(tǒng)戰(zhàn)工作,被鄧初民認做干女兒。

劉叔晏曾經(jīng)結過婚,前夫叫劉光。劉光生于1917年,湖南人,多年來從事少年兒童和共青團工作,1932年曾去蘇聯(lián)參加少年共產國際工作,回國后進入延安,在共青團中央工作,并出任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宣傳部部長。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在重慶成立南方局,劉光調往那里,擔任青委書記。

1946年4月16日,當余文菲生下陳曉農一個月后,5月30日,劉叔晏生下一女,劉光為女兒取名劉海梅。

在劉光病逝之后,劉叔晏帶著幼小的女兒,從重慶來到延安。

1947年春,劉叔晏隨中共中央機關轉移到河北平山縣。在那里,她進入馬列學院學習,當時陳伯達正主持馬列學院工作。陳伯達過去認識劉光,知道劉光病故,也就對劉叔宴格外照顧。漸漸地,隨著彼此間接觸日益增多,開始產生感情。這樣,陳伯達開始了他的第三次戀愛。

戀愛了幾年,陳伯達和劉叔宴在1950年結婚。

新婚之后,陳伯達一家五口:諸有仁所生的陳小達仍在莫斯科,余文菲所生的陳曉農與陳伯達、劉叔晏生活在一起。另外,劉海梅改姓陳,也成了陳伯達的女兒。

這時的陳伯達,有了一連串帶“副”字的職務:除了馬列學院副院長外,又兼做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后來還兼國家計委副主任)……然而,他的最主要的、從不公開見報的職務,還是毛澤東的政治秘書。

陳伯達有了轎車,有了司機,有了公務員。中南海的警衛(wèi)局給陳家送花時,每一回總是四盆——這意味著他是部長級。因為送花的盆數(shù)多少,取決于級別。毛澤東那里,每一回送八盆。

起初,劉叔晏在北京郊縣通縣雙橋農場當副場長,一個星期才能回中南海一趟。陳伯達派車去接她,快到中南海時,讓她下車,走回家中。

陳伯達到毛澤東那里,總是走過去,或者讓車子開到勤政殿附近,下車走過去,從不讓車一直開到毛澤東住所跟前。

辦別的事可以拖拖拉拉,但毛澤東一個電話,陳伯達隨叫隨到。不論白天黑夜,只要毛澤東找他,他從不敢怠慢。在毛澤東面前,他總是保持畢恭畢敬的姿勢。至于一跨出毛澤東的門,他便是另一種神態(tài)、另一種姿勢了。

他把岳母——劉叔晏的母親——也接來同住。

陳伯達的小家庭,一般來說是安靜的。日子久了,他跟劉叔晏有時也吵吵鬧鬧。每當劉叔晏高聲吵叫,他就趕緊開放收音機,以求“沖淡”家中的吵鬧聲,免得家丑外揚。因為他知道他所住的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高級干部的大本營——中南海。

劉叔晏和陳伯達結婚后,先生一女,取名陳嶺梅。據(jù)云,陳伯達為女兒取名,源于他當年家鄉(xiāng)的梅山小學。后來,劉叔晏再生一子,取名陳曉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