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靠山(2)

間諜王 作者:魏斐德


利用與沒工作的黃埔畢業(yè)生的關系網(wǎng),戴笠開始收集有關受懷疑的人的非法政治活動的消息。他經(jīng)常用有意刺激的方法,如散布有關蔣的謠言,來誘使別人批評總司令對政府的領導。一開始他并沒有正式的渠道來向他的上司遞送這些報告。據(jù)說戴笠必須用當年把情報摘要送到蔣的辦公桌或車里的辦法,即利用他作為蔣介石司令部門口警衛(wèi)的位置,在領袖每次通過的時候把這些寫有密報的紙條遞上去。據(jù)說,蔣越來越依賴這位新侍衛(wèi)來得到這類情報,而且不久,只要總司令看見戴站在那兒等他,他的車就會在大門口停下。黃康永:《我所知道的戴笠》,第154—155頁。

另一種對戴笠有點兒貶低的說法是,這個未來的秘密警察頭子在衛(wèi)隊里的工作就是給蔣總司令當跑腿一類的差使。蔣的機要秘書毛慶祥后來回憶道,戴笠會每三天到警衛(wèi)部食堂的后門處,通過廚師或值勤官遞送情報。戴笠不敢過問對這些情報的反應,而毛慶祥一開始都不把它們送往總司令那兒。這時戴笠尤其渴望在蔣的眼里有一種新的形象,來取代蔣肯定還記得的當年戴在上海做事時的“小癟三”樣子。沈美娟:《戴笠新傳》,第127頁。但過了一陣后,毛發(fā)現(xiàn)有一些特別有意思的內(nèi)容值得引起注意,于是他開始把這些報告送蔣介石一閱。而蔣則對這些消息的豐富表示欣賞,并命令戴笠到胡靖安的侍衛(wèi)隊“情報小組”當一名情報員,同時,蔣還開始向戴支付除工資以外每月3,000元的活動費。有了這筆經(jīng)費,戴笠便得以雇用更多的情報人員,逐漸地在他自己身邊組成了有名的“十人團”,即一個專門的,由他自己和其他年輕的官員和軍官組成的特務組織。其他人員為張炎元、黃雍、周偉龍、徐亮、馬策、胡天秋、鄭錫麟、梁干喬、王天木。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第6頁;黃康永:《北伐之后》。另有人認為是在1930年。而還有人認為十人團由戴笠在1932年日軍包圍上海的一?二八事變中組成,因為蔣介石要戴笠調(diào)查出他在軍隊里的敵人。文強:《戴笠其人》,第187頁;章微寒:《戴笠與“軍統(tǒng)局”》,第82—83頁;黃雍:《黃埔學生的政治組織及其演變》,第12頁。注意,黃雍說十人團成立于1932年,他本人是其中的一個成員。但最有權威的資料認為,戴笠在1933年成立第一屆調(diào)查通訊小組的晚宴時,召集了王天木、唐縱、張炎元、徐為彬(即徐亮)、周偉龍、黃雍、馬策、鄭錫麟,這個團體被叫作“十人團”。后來馬策和鄭錫麟退了出來。取代他們的是劉恢先和裴西度。據(jù)說,戴笠是由此真正開始其特務生涯的。章微寒:《戴笠與龐大的軍統(tǒng)組織》,第281頁。據(jù)一位進步批評家解釋,特務一詞包含了“特別”的意思,因為它與“正?!钡摹⒂泄潭ā爸刃颉钡纳鐖F與“道德行為”相反。黃楫清:《中國法西斯特務真相》,第1頁。

有人說,蔣介石越過所有人轉向戴笠,是因為胡靖安的脾氣兇狠且難以控制,使蔣對他失去了信心。黃康永:《我所知道的戴笠》,第154—155頁。幾年以后,當戴笠成了蔣介石最有權威的特務頭子后,軍統(tǒng)為高級干部舉行了一個宴會,胡靖安沒有受到邀請。胡沖進宴會,破口大罵,鬧得參加宴會的人不歡而散。他罵道:

戴笠,狗婆養(yǎng)的,翻臉無情,如果沒有當年我在廣東提拔他一手,介紹與孫文主義學會的大頭楊引之、賀衷寒、潘佑強等人見面談過話,誰知道他是老幾?老子毫不自私將名單開給他,否則他又哪里去找報功請賞的材料。文強:《戴笠其人》,第185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