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宗師 你猜,誰是祖師爺(6)

莊子現(xiàn)代版 作者:流沙河


子貢遵照傳統(tǒng)的禮儀哭了跪了舞了,錢也送了,回去報告孔子,說子桑戶沒有妻子兒女,沒有棺槨衣衾,尸陳院中,準備葦席軟埋。說到在那里治喪的兩個家伙,子貢憤憤然問孔子:“老師,他們是哪一類人呀?說什么修道啦修行啦,天曉得。他們標榜精神自由,否定形體,對著遺體放聲歌唱,面無哀痛之色,太不像話。我不曉得該把他們歸入哪一類。他們到底是哪一類人呀?”

孔子說:“他們出世厭俗,孔丘我呢,入世從俗。一出一入,立場相反。我派你去登門吊唁,只怪我沒見識。他們認同大自然,視自己為大自然一部分,與造物主合作,與陰陽連成一氣。他們的生死觀迥異于世俗的。生,在他們眼里,是懸附在腹腔內的瘤子,是累贅在皮膚上的疣子,總之是身上多余的疙瘩。死,在他們眼里,是劇痛的癰疽排膿了,是奇癢的瘃瘡消腫了,總之是身上不痛了不癢了。他們既是那樣的人,怎能認識到活著總比死了好,又怎能感受到生之歡樂,死之悲哀。人類的生命現(xiàn)象,在他們眼里,不過是靈魂借貸了自然界的多種物質,拼湊成肉體,依附在上面,演一臺戲而已。戲演完了,借貸的都要還,包括肝膽在內的五臟,包括耳目在內的五官,都要還給大自然,不值得留戀。于是靈魂又去飄泊,又去借貸,又去拼拼湊湊,又去依附,又去登臺上演,投入了生命的第二次循環(huán)。起點即終點,終點即起點。三次四次五六次,無限次的循環(huán)。借的也就是假的,假的也就是夢幻,夢幻也就是當做戲來演。所以他們那些出世厭俗的道派,躲避紅塵,不受污染;待人接物,心不在焉;事情來了,順其自然;靈魂逍遙,作風散漫。他們既是那樣的人,怎能糊糊涂涂地跟著世俗跑,嚴守禮儀,歌不能唱,琴不能彈,哀痛必須滿面,讓四鄰的百姓來圍觀!”

子貢說:“老師似乎欣賞他們呢。這就成問題了,老師到底是哪一派?”

孔子說:“我還能是哪一派呢。老天爺判決我終身入世從俗,別無選擇。不過嗎,陪我服刑的還有你呢?!?/p>

子貢說:“敢問老師到底是怎樣想的?!?/p>

孔子說:“魚靠水,人靠道。靠水的,要求不高,掘塘養(yǎng)殖,它就活得舒暢了??康赖?,要求不高,平安無事,他就活得滿足了。舒暢了的,滿足了的,彼此之間的接觸就少了。所以古人說,魚類互相遺忘在江湖里,人類互相遺忘在大道里。至于那些出世厭俗的道派,孟子反啦子琴張啦,就當是殘缺的畸形人,不妨寬容他們,遺忘他們。”

子貢說:“敢問所謂的畸形人?!?/p>

孔子說:“從社會角度看,用禮的尺子量,他們確實又殘又缺,真是畸形。從自然角度看,用道的尺子量,他們不殘不缺,并非畸形。所以,誰正派誰不正派,難說哪。有些人,老天爺?shù)幕垩劭吹们?,不正派,是小人,社會上卻稱贊他是正派的君子。當然,也有些人,老天爺看,明明白白是正派的君子,可是社會上倒罵他是小人,不正派?!?/p>

七、我到底是誰

魯國的著名賢士,姓孟孫,名才,平時待人接物,遵守世俗禮儀,中規(guī)中矩,但是思想超脫,密合玄道,大有外儒內道之風,深受士人贊賞??鬃又v課,談到孟孫先生,有所表揚。學生顏回持有異議,對孔子說:“那個孟孫先生,母親去世,他按照禮儀要求,哭是哭了,但未痛號;泣是泣了,但無涕淚;喪期也守夠了,但他內心不慘戚,居喪無愁容。這三條都沒有做到呢,還表揚他懂禮,堪作國人表率云云。有名無實,真的行得通嗎?我覺得這件事太奇怪了?!?/p>

孔子說:“那個孟孫先生按照禮儀全做到了,他比一般的治喪專家更懂得禮的本意。禮儀的要求太煩瑣,宜簡化。奈何世俗保守,要簡簡不得。孟孫先生畢竟有所簡化,所以我說他比一般治喪專家高明。人之所以有生,人之所以有死,世俗自有一套說法。孟孫先生不懂得那一套生死理論,所以斷了癡心,既不妄想早生,搶在同代人之前,也不妄想晚死,賴在同代人之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