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烏特雷拉(4)

行·影不離:阮義忠的旅行手札 作者:阮義忠


在偏僻小鎮(zhèn)辦攝影雜志

PHOTOVISION每期都有鮮明的主題:《夜晚的詩篇》專談夜間攝影的新表現(xiàn);《土地,人,儀式》介紹四位新一代的人文攝影家;《自拍像:自戀或觸怒?》是四位受爭議的當代攝影家自拍像;《勒令混亂》談前衛(wèi)觀念性攝影;《針孔攝影》講述如何利用原始攝影技術(shù)達到新潮影像表現(xiàn);《歐洲攝影:公開建議》推介幾位個人風格極為強烈的中生代攝影家;《從顏料到光線》探討不用照相機的光畫攝影;《身體考古學》則刊載了從古典優(yōu)雅,到新潮怪異,甚至惡心的人體攝影……

這本刊物有時也會以攝影家的個人專集為整期內(nèi)容,如荷西·奧爾蒂斯-埃查圭(José Ortiz Echagüe)、喬爾-彼得·威特金(Joel-Peter Witkin)。眾所皆知的這些攝影名家,在編輯群的處理下,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到目前為止,PHOTOVISION才出版了25期,但對歐美當代的各類攝影風格,已有了全面性的關(guān)照,非常難得!

與伊格納西奧之間的交談既熱鬧又有趣:袁瑤瑤把我講的中文譯成英文,再由瑪麗亞譯成西班牙文。等伊格納西奧發(fā)言,整個程序就倒著走一遍。

“這么優(yōu)秀的雜志,為何編輯部不在馬德里、巴塞羅那,而是在這么偏僻的小鎮(zhèn)?”我以這個問題做開場白。伊格納西奧則是大方地承認:“總部原本設(shè)在馬德里,但經(jīng)濟因素一直困擾著我們。第20期出刊后,大家考慮停刊,除非有人愿意承擔業(yè)務和財務。我覺得太可惜,便試著扛起來,并將總部遷到烏特雷拉以節(jié)省開支?!?/p>

PHOTOVISION的共同創(chuàng)辦人兼編輯小組成員共四位,除了伊格納西奧,還有阿道夫·馬丁內(nèi)斯(Adolfo Martinez)、喬安·豐特庫韋塔(Joan Fontcuberta)和拉斐爾·萊文菲爾德(Rafael Levenfeld),每個人都有主業(yè),余暇再貢獻給雜志。

馬丁內(nèi)斯從創(chuàng)刊就掌理業(yè)務并主導雜志編輯方向,但為了工作不得不遷居倫敦。伊格納西奧接任主編后,編輯理念更為自由,經(jīng)常開放園地給長期鉆研某項主題卻苦無發(fā)表機會的人,讓他們的心血被更多人知道。

總部轉(zhuǎn)到烏特雷拉之后,又多了一位編輯馬諾洛·拉吉略(Manolo Laguillo)。五位編輯分居五個城市,令人好奇他們?nèi)绾伍_編輯會議。

“平常用電話或傳真討論,不過每年總會見見面?!币粮窦{西奧笑著表示,“還好現(xiàn)在傳真方便又便宜,否則真吃不消!”聚會地點多半在巴塞羅那或其他大城市,業(yè)界沒人來過烏特雷拉,難怪伊格納西奧對我們的造訪格外高興!

古典攝影與前衛(wèi)影像

伊格納西奧談到PHOTOVISION的創(chuàng)刊宗旨及目前走向:“我們本來是辦為西班牙本土,以及中南美西班牙語系國家服務的刊物,現(xiàn)在看來是有點偏離原方針了,有一度蠻重視美術(shù)性和觀念性攝影。中南美洲的攝影表現(xiàn)比較屬于人文報道,也許可在以后把介紹前衛(wèi)攝影的腳步放慢一點,把新聞攝影加強一下,以求平衡?!?/p>

說著說著,他反過來問我:“我對《攝影家》雜志最好奇的是,你們多半只介紹純攝影,極少刊登那些利用攝影制造出來的影像。是什么原因使你這么堅持?”

我告訴他:“我是個老派的人,一直相信攝影之所以有別于其他藝術(shù),是因為它有自己的傳統(tǒng)。我并不堅持攝影應當具備某種特定樣貌,美術(shù)攝影、觀念攝影或新聞攝影都是攝影的類別??墒?,既然辦雜志,我就寧可把大部分精力貫注于具人文精神的純攝影。也許有人認為新聞攝影沒有新鮮感,我卻認為它像古典音樂,永遠不會落伍。攝影作品只有好壞之分,沒有落伍或不落伍之別。我也知道現(xiàn)在計算機影像很流行,而我們這本介紹古典攝影的雜志,有一天也會因市場太小而不得不停刊。但我寧可讓這本雜志因堅持人文精神而結(jié)束,而不是為了生存而妥協(xié)。任何事都有階段性,我希望《攝影家》能邁入21世紀,把世界上最好的古典攝影做一個總整理。還有幾年就是2001年了,我的心愿不難實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