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或許并無惡意,但不時在暗處冷笑,尤其當生活急劇變化之際,如同菲茨杰拉德所謂的“暴風雨來臨到你的小船”,命運和意志的分野最終就自行延展。幸運而又不幸的是,菲茨杰拉德算是現(xiàn)實生活中成功娶得黛西歸的蓋茨比,結(jié)果又如何呢?
菲茨杰拉德家道中落,學業(yè)不振,甚至從普林斯頓退學,偏偏又愛上名門閨秀珊爾達。珊爾達是南方法官的小女兒,才華橫溢又美艷動人,算得上有靈魂的升級版“黛西”。她和窮小子菲茨杰拉德訂婚又悔婚,要不是后者憑借一本處女作《人間天堂》絕地逢生,兩人也不會走在一起,甚至移居巴黎,過了一段奢靡歲月。
無論海明威的回憶錄《流動的盛宴》還是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不少篇幅都提到了菲茨杰拉德夫婦,都暗示寫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為何沒有更多更好作品的原因是因為珊爾達,尤其是她的揮金如土與喜好奢華,迫使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寫一些迎合雜志的故事。他認為自己只有從這些雜志賺到錢才可以寫出更好的小說,主張全力寫出最好小說的海明威則覺得這種行為近乎“賣淫”。
作為菲茨杰拉德的好朋友(海明威曾說沒有比清醒時的斯科特更忠誠的朋友,菲茨杰拉德甚至關于下體尺寸大小問題都會咨詢海明威),海明威對珊爾達的不滿毫不掩飾。他書中雖然寫她非常美,“她的頭發(fā)是一種很美的深金色”,卻幾次形容她像鷹(比如“她鷹般的眼睛清澈而平靜”),而把菲茨杰拉德視為禁臠而不與他人同享,甚至覺得她嫉妒菲茨杰拉德的寫作,總在破壞他的創(chuàng)作,在性等領域也在哄騙玩弄菲茨杰拉德。
雖然海明威是記者出身,但往年記憶未必靠得住,個人視角更是因人而異,他自己也說《流動的盛宴》可以看作虛構(gòu)小說。不過,最終菲茨杰拉德和珊爾達這對“金童玉女”到底沒有完美結(jié)果,沒有節(jié)制的生活到底分崩離析,聰明的人往往沒有聰明的人生,一個因為疲于謀生盛年而折,一個精神錯亂最終橫死精神病院。
很多年之后,也有人為珊爾達翻案,重新開啟其被遮蔽的形象,甚至一說菲茨杰拉德抄襲其創(chuàng)作,對她不乏殘酷之處,情節(jié)大反轉(zhuǎn)快趕上21世紀版本的《羅丹的情人》。誰知道呢?一開始愛的那么深情不已,最后結(jié)局卻如此慘烈怨懟,天才總是彼此折磨,才華不足以自保,生活不吝傾軋?zhí)熨x,最優(yōu)秀的頭腦往往最先崩潰,誰犧牲更多計算不來。兩個人的事情,永遠沒有真相,別人看一眼也往往是誤解,遑論評價。
菲茨杰拉德就是蓋茨比,蓋茨比就是菲茨杰拉德,兩人暌違而交叉的人生履歷背后,是靈魂層面的相同。即使菲茨杰拉德的墓志銘,也早早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于最后一段寫就,“是我們奮力向前劃,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未來不可期待,過去能否回歸呢?這是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