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安·定情(1)

世上如儂有幾人:李清照詩詞品讀 作者:廖水聰


1100年,當趙明誠與李清照初次見面后,情犢初開的這對年輕男女,互有好感,而這對正可謂夢當戶對的一對正也到談婚論嫁年齡。

趙明誠雖然還身居太學院讀書,但是多少了解政治斗爭,新舊黨派的明爭暗斗在朝廷日漸激烈,而自己的父親趙挺之與李清照父親李格非都屬不同黨派,政見不一。趙明誠心里一直沒有底,父親是否會同意這門親事。

而忽然想起自己曾經做過的夢,說給父親趙挺之聽完之后,趙挺之心中既是驚喜又有些擔憂,驚喜的是趙明誠說的此人不正是現在名譽汴京城的李清照嗎,而他擔憂的是自己和李格非黨派不一,甚至自己曾上諫彈劾蘇軾,而身為“蘇門后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是否會因此拒接這樣的婚姻呢?

但是趙挺之給兒子趙明誠說出了自己肯定這么親事的想法,趙挺之無論怎么樣也了解趙明誠的性格,他知道兒子的脾氣,認定的事情,無論很難改變,何不順水推舟,另一方面,徽宗趙詰即將即要即為,蘇門一派必將受到重要,這也是趙挺之的一步很重要的棋。

同時除了虛榮心做祟、希望將頂尖才女充做趙氏門楣裝飾外,政局變幻肯定對趙挺之擇婚決策舉足輕重:李格非官位雖低于吏部侍郎趙挺之,但朝里有人好做官,鵬飛指日可待。

李清照也欣賞趙明誠,雖然他從小成長在貴戚之家,但卻并非不學無術的紈袴子弟。相反,趙明誠從小就喜愛詩文,尤其酷愛尋訪收集前代金石碑刻文字。趙挺之在徐州做官時,年僅九歲的趙明誠居然從當地收集了兩通古代碑刻。咸陽出土了一塊傳國玉璽,將作監(jiān)(相當于今國家設計院總設計師)李誡曾親手拓印了一份送給趙明誠。

他十七八歲的時候,在外地為官的姨夫陳師道曾先后兩次致函趙明誠,為他提供發(fā)現碑刻的線索。雖然陳師道與趙挺之水火不容,但卻對這個外甥欣賞喜愛有加。他在給黃庭堅的信函中提到:“正夫(趙挺之字正夫)有幼子明誠,頗好文義。每遇蘇、黃文詩,雖半簡數字必錄藏,以此失好于父?!保ā杜c魯直書》)由此看來,少年時代的趙明誠與父親不同,他對官場政治、新舊黨爭并不在意,他的主要興趣在于金石碑刻的收藏與鑒賞,只要是有價值的金石字畫他就收藏,十七八歲之年,就以金石收藏在學問家云集的北宋士大夫中間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對于性情活潑、關注世事的李清照而言,不能不有所耳聞。

更重要的是,趙明誠在當時還是一名太學生。北宋時期,朝廷專門設置太學,從官員以及平民的優(yōu)秀子弟當中選拔學生入學。太學生分為上舍、內舍、外舍三等。其中上舍學生經過學習、考試,即可直接授予官職,一般都授予京官。其中最優(yōu)者被稱為“釋褐狀元”,享受與榜眼、探花同等待遇??梢?,北宋時期的太學生只要學習成績優(yōu)秀,必定有很好的前途。

應當說,在十七八歲的李清照眼中,趙明誠的確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優(yōu)秀青年:出身高官顯宦之家,為人謙和沉穩(wěn),精于收藏金石碑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文化趣味,并在士大夫中名聲鵲起;這不正是當時待字閨中的女子心中的好夫君嗎?

而她對于愛情的追求正是沖破這樣的封建制度,她對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摯、熾烈、大膽;從而也會驚嘆這首詞多么質樸深刻、生氣盎然: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