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豐饒與深厚,其實是奠立在審美的基礎(chǔ)之上。
蔣勛在一篇題為《自由》的近作里,寫下這樣的一段話:“我夢想的自由,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自由,也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自由。也許,我夢想的,更是社會學上的自由,理論學上的自由,是從一切的人為規(guī)范限制里解放的自由吧!這么多年之后,我才開始領(lǐng)悟,我夢想的自由,其實是審美上的自由。”
是的,一個人必須得到了審美的自由,才能稱得上是個獨立和完整的生命。
吊詭的是,教育原本應(yīng)該是幫助我們?nèi)で筮@種境界,但是,卻往往會令我們陷入泥沼,種種與審美毫無關(guān)系的附加值反而成為主體,從而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里受盡了阻撓與折磨。在日常生活里,這個社會也讓“美”成為被疏離被排斥的對象。眾人心中即或察覺到了生命本身對美的渴求,也不敢正視不敢聲張。
一個遠離了“審美上的自由”的社會,是難以生存更難以成長的。
幸好,幾千年來,我們也能夠遇見一些以自身全部的力量與熱忱來感知美的存在,并且高高舉著明亮熾熱的火把來為我們領(lǐng)路的人。
蔣勛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領(lǐng)路人。
多年來,他以著作、演講、授課以及創(chuàng)作的發(fā)表等種種努力,來帶引我們看見并且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豐饒與美麗。他為我們所開啟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門窗,而是文化與歷史長河中所有的悲喜真相。時光終將流逝,然而,美的記憶長存,一整個時代的生命以此為基礎(chǔ),也以此為歸宿。
欣聞《美的沉思》要以新版面世,在此由衷地致上我最深的謝意與祝福。
畫家、詩人 席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