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們在“鮑德溫書倉”見面的時候,這位媽媽很幸福地帶著自己的小孩子,孩子蹦蹦跳跳地看書。而同一天,我在這家書店也碰到三個智障小孩子,這三個孩子旁邊有社工兼老師的工作人員,他們非常有耐心地教這三個孩子將書擺放整齊,這些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的事情,可是對這些孩子來說非常艱難,你會看到,他不斷地重復做同一件事情,有時候還會忘記怎么做,社工要不斷地提醒,然后,擺放好了之后,那個社工老師由衷的高興,孩子臉上的喜悅非常動人,連我看了都覺得非常感動。我以前常常覺得,如果父母生了這樣的智障孩子,那么,生活一定會很糟糕吧,但是,這一天我看到這個場景之后,我覺得他們的父母不見得會覺得生活很糟糕。因為當你看到,當這些孩子做對一件事情的笑容,絕對不亞于我的這位健康的天才小孩看完一本書之后的那種快感,那種快感讓你覺得特別美。我想說的是,有書有人的地方,總是有這樣的故事出現(xiàn)。
例如河北保定的一位從出版社退休的老先生,六十多歲了,他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騎著單車去自己的書店,那個書店很小,可能也就十個平方米。我當時去的時候,他的卡帶錄音機的音響非常大,他的書都不標價的,看心情賣書。有意思的是,我看到他的書架上有一堆塑料袋子包的東西,里面全是廢棄的卡帶播放機。我問他為什么要收藏這些沒用的東西,他說:“我這里有幾百個卡帶,萬一這個播放的機器停產(chǎn)了,我怎么辦呢?!彼哉f,這位老先生就是將這個書店變?yōu)樽约旱囊粋€小樂趣,沒人光顧的時候,他就聽自己的音樂。他還很熱心地看報紙,寫讀者投訴之類的信。他沒有什么企圖心,這個書店這是他與外界接觸窗口,是他的一個生活方式。
正是這樣的故事時常遇到,鐘芳玲尋書之旅還在繼續(xù)。她的新書,依然還是與書店有關(guān),她自己拍有故事、有生命力的照片,然后寫與之對應的文字,她以為,新書依然不失“書話三部曲”的水準,因為她花費的心思,比以往更多。而她本人私人的閱讀非常廣泛,但卻始終與書有關(guān)。正如她在《書店傳奇》的序里寫道:“一路在英美書籍世界遨游,我有幸成為受惠者之一,而今借助他們的傳奇故事,除了撒播他們的書籍文化,更期盼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們之間因為某種共同的熱愛,可以不分地域、種族、年齡、性別,不計較得失,而發(fā)出真誠的善心和美意?!比缃?,鐘芳玲依然懷抱初心,徜徉在書業(yè)的路上。
【鐘芳玲百度百科】
鐘芳玲,女,中國臺灣著名出版人、作家兼訪書家,專事寫作并任書業(yè)顧問,長期為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報刊撰寫與書相關(guān)的專欄。曾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顧問、書店創(chuàng)意總監(jiān)、香港國際古書展公關(guān)顧問等職。著有《書店風景》《書天堂》《書店傳奇》“書話三部曲”。其中,1997年出版的第1版《書店風景》是華文世界第一本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