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文脈(14)

中國文脈 作者:余秋雨


我前面說過,在唐代,政文俱旺;那么,在宋代,雖非“俱旺”,卻政文貼近。

這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宋代重視文官當(dāng)政,比較防范武將。結(jié)果,不僅科舉制度大為強化,有效地吸引了全國文人,而且讓一些真正的文化大師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占居行政高位。這種景象,使文化和政治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高端聯(lián)姻”,文化感悟和政治使命混為一體。表面上,既使文化增重,又使政治增色,其實,并不完全如此,有時反而各有損傷。

第二個原因,宋代由于文人當(dāng)政,又由于對手是游牧民族的浩蕩鐵騎,在軍事上屢屢失利,致使朝廷危殆、中原告急。這就激發(fā)了一批杰出的文學(xué)家心中的英雄氣概、抗敵意志,并在筆下流瀉成豪邁詩文。陸游、辛棄疾就是其中最讓人難忘的代表,可能還要包括最后寫下《過零丁洋》和《正氣歌》的文天祥。

這確實也是中國文脈中最為慷慨激昂的正氣所在,具有長久的感染力。但是,我們在欽佩之余也應(yīng)該明白,一個歷時三百余年的重要朝代的文脈,必然是一種多音部的交響。與民族社稷之間的軍事征戰(zhàn)相比,文化的范圍要廣泛得多、深厚得多、豐富得多。

因此,文脈的首席,讓給了蘇東坡。蘇東坡也曾經(jīng)與政治有較密切關(guān)系,但終于在“烏臺詩案”后兩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他的這個轉(zhuǎn)變,使他一下子遠(yuǎn)遠(yuǎn)地高過于王安石、司馬光,當(dāng)然也高過于比他晚得多的陸游、辛棄疾。他的這個轉(zhuǎn)變,我曾在《黃州突圍》中有詳細(xì)描述。說他“突圍”,不僅僅是指他突破文壇小人的圍攻,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他自己沉溺已久的官場價值體系。因此,他的突圍,也是文化本體的突圍。有了他,宋代文化提升了好幾個等級。所以我寫道,在他被貶謫的黃州,在無人理會的徹底寂寞中,在他完全混同于漁夫樵農(nóng)的時刻,中國文脈聚集到了那里。

蘇東坡是一個文化全才,詩、詞、文、書法、音樂、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詞作、散文、書法三項,皆可雄視千年。蘇東坡更重要的貢獻(xiàn),是為中國文脈留下了一個快樂而可愛的人格形象。

回顧我們前面說過的文化巨匠,大多可敬有余,可愛不足。從屈原、司馬遷到陶淵明,都是如此。他們的可敬毋庸置疑,但他們可愛嗎?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證明。曹操太有威懾力,當(dāng)然挨不到可愛的邊兒。魏晉名士中有不少人應(yīng)該是可愛的,但又過于怪異、過于固執(zhí)、過于孤傲,我們可以欣賞他們的背影,卻很難與他們隨和地交朋友。到唐代,以李白為首的很多詩人一定可愛,但那時詩風(fēng)浩蕩,一切驚喜、感嘆都凝聚成了眾人矚目的審美典范,而典范總會少了可愛。即便到了晚唐只描摹幽雅的私人心懷,也還缺少尋常形態(tài)。

誰知到宋代出了一個那么有體溫、有表情的蘇東坡,構(gòu)成了一系列對比。不管是久遠(yuǎn)的歷史、遼闊的天宇、個人的苦惱,到他筆下都有了一種美好的誠實,讓讀到的每個人都能產(chǎn)生感應(yīng)。他不僅可愛,而且可親,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長、老友。這種情況,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幾乎絕無僅有。因此,蘇東坡是珍罕的奇跡。

把蘇東坡首屈一指的地位安頓妥當(dāng)之后,宋代文學(xué)的排序,第二名是辛棄疾,第三名是陸游,第四名是李清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