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jīng)歷了恐懼、迷信,但回想起來,童年還是有許多令人興奮、令人難忘的事情,最高興的就是逢年過節(jié):除夕吃年夜飯,和大人一起守歲,初一到祖墳上去燒香、放鞭炮;元宵節(jié)看花燈、看燒龍,插路燭、送年、吃苞谷粑;端午節(jié)看龍舟、吃粽子、吃甜粑,頭上擦雄黃粉(辟邪),門上掛菖蒲、艾草,燒硫磺煙(驅(qū)蟲、辟邪);中秋賞月,吃月餅、吃糍粑,還可以去田里摸瓜,中秋節(jié)摸瓜是一種娛樂,沒人管,也不犯法……還有熱天到梁沱或桂林寺去看川戲,戲要唱很久,旁邊有賣李子、賣涼粉、稀飯的。熱天看戲,在門口吃碗涼粉,感覺很不錯。
“解放以后,我先上李渡小學,后來考到涪陵一中,學習一直是班里第一名,但由于視力不好,高中沒讀到,后來就回農(nóng)村,在大隊、公社參加生產(chǎn)勞動。58年大煉鋼鐵,又去李渡東邊的毛角鐵廠當燃料連的連長,去山上砍樹,后來又去深沱鐵廠。精簡回家以后,做過生產(chǎn)隊會計、政工干部、掃盲教師,還在川東輪船公司當過民工。我的家庭出身屬于中農(nóng),但是我和群眾關(guān)系好,生活上低標準,政治上高標準。記得67年紅五月‘雙搶’,搶種、搶收,兩派正在搞武斗,我當時是大隊政工干部,白天插秧,晚上加班扯秧子,半夜點起兩盞煤油燈,把全村的好人好事編寫出來,第二天早晨,拿給團支部書記去宣傳。二十天下來,我人瘦成了一張黑皮,眼睛也熬紅了。困難時期,我始終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1973年入黨。這在像我這種出身的人群中,是非常罕見的。1974年我又開始做農(nóng)業(yè)科技員。1985年調(diào)到涪陵地方志辦公室修鎮(zhèn)志,花了兩年零七個月的時間,修完了《李渡鎮(zhèn)志》。
“現(xiàn)在退休在家,常?;叵脒^去。我自幼失去父母:4歲喪父,12歲又失去母親,心靈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對逝去的祖先心懷追念,所以一有條件,就重修了祖墳,并根據(jù)祖先留下的《經(jīng)懺簿子》和《袱子簿》,修定了《金氏族譜》(李渡世系)。但我始終認為,墳塋保存的時間是有限的,唯有譜牒能夠長存?!苯鸺腋焕蠋熑缡钦f。
回音回到那個秋天的早晨,雨霧在老街徘徊,穿過橫街;門前的春聯(lián)已經(jīng)褪色。你又跟金老師穿過橫街、后溪,走上太平橋,路邊一幅醒目的白色標語:“實行火葬,利國利民。”迎面走來一行人,其中一位老人望著標語,沉默無言。過了太平橋就來到大巷子。金老師說,原先這里相當熱鬧,兩邊都是房子,有些住家,也有不少店鋪。2004年10月6日早晨8點,房屋已基本拆除,廢墟間青藤垂懸,青草茂盛。前面就是白馬街,除了草地上一條狹長的小徑,尋不見白馬的身影。小路通往散心橋,橋上的觀音像正在輕煙里靜坐散心?!坝^世音”兩側(cè)寫著:“有求必應靈千里,慈航普渡救四方?!?/p>
從街上回來,你們站在碼頭上等船,旁邊就是梁沱。金老師說,從前就在這里演川戲。而今好戲已經(jīng)散場,江水已淹沒當年的房屋、街道,連同那一日,你們等船的碼頭和旁邊的梁沱,還有上面的太平橋、白馬街、大巷子……直到這時你這才發(fā)現(xiàn),金老師所說的,連同眼前的一切,全都似是而非,如貓眼睛里的時間。
而此時,時光圓如鏡,涪陵棗兒形,白鶴梁上的白鶴,振翅徘徊……只有貓眼睛能看見;人的眼里,只見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