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1

民國風華 作者:黎遂


1915年暑假,父親又重操舊業(yè),經(jīng)省教育會介紹,父親一邊在報館上一班,一邊同時兼任明德、修業(yè)、周南、廣育四所學校小學部的樂歌課。

原先在四校任教的兩位浙江籍樂歌教員不約而同辭職歸鄉(xiāng),使四校的樂歌課無法繼續(xù)。四校無法,只好向省教育會求援。原省教育會主任蕭翼鯤和大伯相熟,知曉父親的名聲,于是請大伯出面說項,父親原喜音樂,又憐學子無教,于是答應下來。一人兼教四校,這事讓長沙教育界很是轟動了一陣子。

明德、修業(yè)、周南、廣育都是長沙城內(nèi)有名的學校,學生要么家庭或官或富,要么學業(yè)優(yōu)異,直至今日,長沙城內(nèi)的學子仍以能考上四校讀書為榮。

父親有過樂歌教學的經(jīng)驗,這幾年潛心向?qū)W,音樂素養(yǎng)比昔時又有了大幅的提高,自是不懼。

父親沒想到,他被“老奸巨猾”的蕭翼鯤擺了一道。蕭翼鯤說,每校每周只有一節(jié)音樂課,四校加起來才四節(jié)課,應是很輕松的。但真教下來,才發(fā)現(xiàn)每校都有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年級又有不同的班級,哪是一節(jié)課可以打發(fā)的?四個學校加起來,父親每周要上三十六小時的課,又加上報社還有工作,父親忙得喘氣的工夫也沒有,只有晚上加班做寫文章、排版、編輯等工作。但父親是重然諾的君子,既然答應了下來,不管多苦多累,仍堅持做下去。父親其實也沒有怪罪蕭翼鯤的意思,那時候長沙確實請不到第二個音樂老師,父親要是不教,那些學校只有取消樂歌這項課程了。

父親年輕,工作雖然繁重,卻也承擔得了。父親是有改革思想,也有改革膽略的。此前在北京時,父親和蔡元培多有相聚,當面聆聽過先生的教誨,對先生“五育并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教育改革的思想深表贊同?,F(xiàn)在有機會執(zhí)教省內(nèi)的名校,父親就開始了一步一步的改革。一是用長沙本土方言授課。此前浙江老師用浙江方言授課,學生們聽不大懂,聽不懂就學不明白、提不起興趣,音樂課就淪為了雞肋,學生們都不喜歡上。現(xiàn)在父親用本土方言上,語言交流上沒有障礙,學生們本就是活潑好動的年齡,喜歡音樂仍人的天性,自然就有了興趣。二是弘揚民族音樂。當時國內(nèi)沒有本土的流行音樂,也沒有現(xiàn)成的音樂課本,原來浙江老師上課,通常采用日本曲調(diào)填詞的教法。父親對此很反感,民間有無數(shù)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陽關(guān)三疊》等無數(shù)名曲,音樂資源異常豐富,完全可以用我們自己的音樂授課。三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父親把歌曲分為修身、愛國、益智、暢懷四類,劃分年級,配定教材。高年齡的同學,父親就多教一些傳世名曲,如《滿江紅》、《陽關(guān)三疊》、《浪淘沙》等。由于學生們也要求多學民族歌曲,父親就用一些自己熟知的雅曲配上歷代詩詞,開始了初步的創(chuàng)作,很受學生們的歡迎。父親還向?qū)W生們學習各地的民間音樂,教學相長,一方面豐富了父親的音樂知識庫存,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