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維夫大學給國際交換生完全的選課自由,約有六十門英語授課的課程可選。在以色列交換的第一學期,我選了四門課:以色列史、中東近代史、哲學與藝術、西方文化的文學基礎。哲學課和文學課上得比較艱難,因為覺得哲學老師講不清楚,寧愿自己看,所以逃掉了好幾次哲學課。即便如此,期中論文還拿了滿分,此后更是眼高于頂,逃課逃得一發(fā)不可收拾。結果到期末要寫論文,讓“比較尼采和本雅明”,當即傻眼。在這里哪怕老師講得沒意思,不去親自聽課想蒙混過關還是有難度的。而且直到學期末給老師發(fā)郵件時才發(fā)現(xiàn),我一直覺得講課無聊的哲學老師居然是系主任,本科還是哈佛畢業(yè)的。如果不是因為我太愚鈍,不懂欣賞的話,可能就是因為老師更善于著書立說,而非傳道授業(yè)吧。
欣賞不了哲學老師,但兩位歷史教授我都特別喜歡。好愛我的中東史教授,上課特別能啟發(fā)人,總是咆哮著讓我們扮演各種角色:“如果你是納賽爾你會怎么做?會怎么做?嗯?會怎么做?!”教授總是跟我們說:“如果一個學期后你走出這個課堂,什么都忘了的話,我希望你們記住的唯一一點——當有人告訴你某個歷史事件只有一個原因或歷史發(fā)展有什么特定規(guī)律的話,一定要保持警惕,因為歷史變化是很多不同因素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結果,充滿未知與偶然?!?/p>
中東史教授超級帥,而且特別會挖苦人。班上的美國同學和德國同學都被他挖苦過,但每次我發(fā)言,哪怕就一個詞,他都用那種小心翼翼的眼神和超級高調的語氣表示贊賞,反而讓我有點兒不適應。交流了一下,發(fā)現(xiàn)我閱讀文獻所花時間一般是我同學的兩倍,雖然上課能聽得八九不離十,但要跟我同學一樣上課毫無壓力地扯淡這個學期還做不到?;揪褪悄欠N很想回應教授對我的善意卻有心無力的感覺。所以我感覺我上課發(fā)言不積極老師肯定失望的,昨天論文拿了98分真是沒想到。當時很沮喪,覺得教授為了鼓勵我都做到這個份兒上了還蠻讓我感到羞恥的。放學時,我走到教學樓門口又折回教室去問教授:“你是認真的嗎?我覺得我的論文不值這個分?!苯淌谡f:“我的每一分都不是白給的。You deserve what you got.(這分數是你應得的)”嗚嗚嗚……真是給我勇氣,一輩子都會記得這兩句話的。
(不過我今天想了想,又覺得開心了。這說明我同學雖然能講,但講的都是廢話。我雖然講得不多,但字字珠璣,哇哈哈。希望以后中東史教授天天挖苦我,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