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趣,很多初來乍到的移民都認為這里“看病不要錢”。但這要看是看什么病。瑞典每個區(qū)都有一個小型醫(yī)院,或稱門診。通常當你感覺不舒服,就近去你所居住的小區(qū)門診。門診需要掛號費100~200克朗(相當于人民幣150塊錢左右)。進行簡單的初步診斷后,如果需要進一步就醫(yī),門診會負責聯系安排你去大醫(yī)院做正式的檢查。除了門診費之外,其余一切后面的檢查診斷都是免費的。通常如果只是咳嗽或者腿疼等小毛病,醫(yī)生會讓你排隊等。而這個等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我自己有過一次親身體驗。
剛到這里的第二年,可能是對花粉過敏,我咳嗽很厲害,簡直像哮喘一樣,說每晚咳至天明也不夸張。去醫(yī)院看了,然后醫(yī)生讓等。這一等就半年,再接到復診通知時,我基本上咳嗽已經好了——硬是我活生生咳好的!
這是通常頭疼腦熱的病,醫(yī)院真的很怠慢。凡事有利有弊,這也是免費看病的弊端,不是傷筋動骨的大病,醫(yī)院是不會白白讓你花納稅人的錢的。但是對于孕婦、兒童和重癥病人,這方面的醫(yī)療福利簡直可說驚人的勤謹和到位!尤其重癥病人,醫(yī)院為之付出的包括手術、醫(yī)藥等各種高昂的費用,此時別說幾十萬,就是花費幾百萬,醫(yī)院也會在所不惜,且患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雖然說是政府包辦的一生,但那只限于生活的最低保障。為了有一個更為豐厚的晚年,出去工作是不二的選擇,因為退休以后發(fā)放的退休金比例,都是以你曾經的工資為基礎的。如果不去工作,以工資為基礎的這些保障就會大大縮減。
再往下說,如果不去工作坐吃福利,交不上稅,強大的福利制度就會崩盤。福利制度崩盤,富足的生活頓時沒有著落,生活質量隨之大打折扣,罪在自己,而禍及后代。這就是每個自律的北歐人的憂患意識。
何況每個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北歐人,即便制度容許,自己也難以接受有手有腳有大腦而不去工作在家坐吃福利的生活。因為北歐人深深懂得,人此一生,并非只為當一個“Soffpotatis”(沙發(fā)土豆,瑞典語俚語,指一無所用的家伙)而來。在強大的福利制度背后,你看見的是一群更強大的樂于挑戰(zhàn)自己和不斷創(chuàng)造生活奇跡的北歐人。也許探索研究真的是有錢有閑有想法的人干的事,北歐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其背后的靠山:豐盛的福利制度分不開!
福利制度像人生的試金石,又像一把雙刃劍。這種制度下良好的教育造就了窮其一生不斷進步與學習的北歐人,或者稱之為北歐精神:不懼改變,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所以當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張?zhí)涸谧訉m里的照片是瑞典人拍的,或者來自于2014年的最新報道之世界首例子宮移植案例——這個在醫(yī)學領域孜孜不倦探索而取得成功的醫(yī)學團隊,正出自筆者所在的城市瑞典哥德堡。那么瑞典人,乃至整個北歐人,在強大的福利制度支撐下,透過繁雜的生存表象,尊重生命賦予的一生,寧靜淡泊卻不虛度,熱愛學習與探索未知,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