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笛子的靈感來源于一首名曰《月下笛》的詩,長大后他覺得《月下笛》是個很醉人的題目,如果心如清水了,哪天會用來寫一寫如水的文章的。
月下拂笛的興趣在母親的責(zé)怪中束之高閣了,即使不責(zé)怪,那支紅笛的命運也是束之高閣,少年的習(xí)性就是喜新厭舊和打魚,習(xí)性和打魚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所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嘛。少年又有新歡,他被一位賣草的鄉(xiāng)下親戚吸引了,原因是他挑來了兩擔(dān)白白長長的燈芯草。
燈芯草還沒有干,一摸濕濕的,像雨后的愁緒,或像宋詞的愁緒,他覺得那個親戚像從古代走來。他從沒見過燈芯草,覺得濕濕的草怎么就是世間一縷一縷不滅的燈火?有一天,終忍不住扯出一根,長長的白,在嘴尖嚼嚼,結(jié)果什么味道也沒有。少年知道燈芯草的學(xué)名,叫無憂,無憂無慮的味道就是如此蒼白嗎?少年很茫然。那位親戚說,除了藥用、點燈,人死后的棺木底下也要墊上一層燈芯草,少年一聽,呸呸呸呸呸,嚼碎的草吐了一地。
他取一截,搓在一起,放在油燈之間,準(zhǔn)備隨時點燃,終于等到了一個停電的夜間取出——
燈火搖搖,八仙小方桌、細(xì)管羊豪、泛黃的毛邊紙、新研的墨汁如少年的頑皮。父親在小方桌的另一面做著他白天尚未完成的工作,少年心不在焉地在父親打好方格的毛邊紙上臨著柳貼。燈火一跳一跳的,一只飛蛾在義無反顧地?fù)浠?,少年看了一陣,覺得混混然然,昏昏欲睡。那管羊毫在毛邊紙上長出了枝椏,少年的懶散瘋長……伏在桌上夢見飛翔,望見現(xiàn)在愧然的自己。那管羊毫滑落手心,滴著墨汁的毫尖落在了他的臉上,渾然不覺。忽然驚醒時,夜色如水,奶黃燈火搖搖,英俊的父親面色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