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頌完季歷和太任,接下來就要著重贊美周文王了。所以《大明》接下來的三段,就從各個方面贊美文王的德行。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在中國,周文王姬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孔子開始,就不斷美化周文王,說他多么多么仁愛,多么多么賢明。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稱頌,周文王早就是圣王明君的典范了。
不但如此,周文王還和中國一本神秘而古老的書——《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周易》呢,在中國差不多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贊美、人人都敬畏、人人都好奇,但是幾乎人人都沒認(rèn)真看過的一本書。在中國人的眼里,《周易》就是天書,代表著傳統(tǒng)文化中最高深的智慧和最神秘的學(xué)問。
顯然,《周易》也是被誤讀最為嚴(yán)重的一本書。
和《周易》密切相關(guān)的,有一組神秘的符號,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卦。
相傳,八卦是伏羲氏創(chuàng)造的。伏羲用最簡單的兩種線“”(陽爻)、“”(陰爻)進(jìn)行組合,得出八個基本符號,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對應(yīng)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八種最基本的自然物體。
但是八卦不僅僅代表這八種自然物體,它們還可以被引申比附,成為可以代表萬事萬物的一組符號。因此,八卦就被賦予無限的含義,成為古人智慧的象征。
而周文王和八卦有什么關(guān)系呢?相傳他被商紂囚禁在羑里城的時候,就把八卦兩兩組合成為六十四卦,并給每一卦起了名字,又寫上卦辭,來解釋每一卦的具體含義。
比如,把兩個“乾”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新卦象“乾卦”(),代表大吉;一個“乾”和一個“坤”組合,就成了一個新卦象“否卦”(),代表蔽塞不通。諸如此類。
這就完成了《周易》一書的大致框架。
《周易》自古就被傳得很邪乎:誰要是學(xué)會了《周易》,那么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間萬事萬物了然于胸,能知道福禍,能通曉過去和未來,簡直就是神仙。尤其是在民間戲劇和小說里,大凡要描寫一個人聰明絕頂智慧超群,多會說這個人精通《周易》。
而周文王就是這本“天書”——《周易》的作者,他能不厲害嗎?
所以,在傳統(tǒng)文化概念中,周文王是極其了不起的,他是“圣王+智慧”的符號。
當(dāng)然,伏羲造八卦、周文王演八卦之說,這都是古人的附會之辭,早已被學(xué)者們證實。但是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愿意相信,確實就是伏羲造八卦、文王演《易》,并且樂此不疲地對他們頂禮膜拜。
總之,作為周朝的建立者之一,周文王姬昌的名氣大得不得了。
按照《大明》的說法,季歷和太任都是有德行的人,姬昌更是與眾不同。
他行為謹(jǐn)慎恭敬,敬天畏命,仁愛寬厚,做事小心翼翼。等他主宰西岐之后,就積善修德,施行仁政,于是四方諸侯紛紛歸附。
文王也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太姒,生下許多許多孩子。相傳文王有一百個孩子,但這個估計也是傳說。史書可考的,有二十幾個之多。這些孩子一個個都牛得不得了,他們在后文中都會有介紹。
當(dāng)然,《大明》也少不了贊美一下文王娶妻的隆重場面。
這些就是《大明》第三、四、五段的大致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