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袁世凱差人送來五百大洋,差役剛將“袁大頭”銀圓置于桌上,章太炎突然抓起銀圓砸向來者,吼道:“袁奴快滾!”袁世凱又變著法兒軟化章太炎,或移居條件更好的龍泉寺,或派兒子袁克定來送錦緞被褥,章太炎還是怒目而斥。只有弟子錢玄同、吳承仕前來探視時,章太炎才恢復常態(tài),把酒言歡。
1914年1月7日晨,北京寒氣襲人。章太炎到總統(tǒng)府,點名要見袁世凱,門衛(wèi)趕緊向袁世凱通報,并云章太炎足蹬破靴,手持羽扇,將袁世凱授予他的勛章做扇墜。袁世凱聽罷,不想自討沒趣,便以有事推脫,不敢出面,派了幕僚梁士詒出面應酬。誰料梁士詒尚未來得及開口,便被章太炎罵了回去:“我要見袁世凱,誰要見你!”就這樣,從清晨到夕陽西下,袁世凱不見,章太炎不走,一直在招待室坐著大罵袁賊,還把招待室的名貴器物砸得稀巴爛。如此這般,袁世凱只好派人通知章太炎,謊稱要見他,扶他上車,拉到石虎胡同陸軍教練處監(jiān)禁起來,后又轉到東四錢糧胡同。
1917年,護法運動起,書生章太炎任廣東護法軍政府秘書長,奉孫中山之命去西南,督促軍閥唐繼堯接受廣東護法軍政府節(jié)度指揮,令其發(fā)兵東下,與廣東護法軍會合,壯大北伐護法聲威。但章太炎到昆明一看,唐繼堯并無出兵護法的誠意,其所管轄的地方,混亂不堪。一氣之下,章太炎大白天提著燈籠在街上行走,燈籠上用朱筆寫著“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引來很多好奇的市民圍觀。有人問:“大白天,為何提燈而行?”他說:“此地鴉片種得太多,漆黑一片,不用燈照,何以舉步?”
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靈柩運到南京。在日本時章太炎、黃興與孫中山關系甚密,人稱“孫、黃、章”。在中山陵舉行奉安大典時,章太炎前去吊唁,其時,革命黨人多已腐化變質,章太炎心中憤慨。這些昔日的戰(zhàn)友、如今的達官顯貴,自然要為章太炎接風洗塵、大擺宴席。有人請民國元老章太炎題字,于是他借題發(fā)揮,立刻寫了一副對聯(lián):“諸君鼠竊狗跳,斯君痛哭;此地龍盤虎踞,古之虛言。”眾人愕然。章太炎另寫有挽聯(lián):“孫郎使天下三分,當魏德初萌,江表豈能忘襲許;南國是吾家舊物,怨靈修浩蕩,武關無故入盟秦?!蓖炻?lián)借三國與屈原故事,批評孫文。而傳說章氏還曾寫過“舉國盡蘇俄,赤化不如陳獨秀;滿朝皆義子,碧云應繼魏忠賢”挽聯(lián),系杜撰,不足信。
章太炎一生弟子上百,不少都成為民國時期思想界、學術界、教育界執(zhí)牛耳者,如前面所說的黃侃諸人。知生莫如師,章太炎對自己的弟子也有他自己的評價。他在自訂年譜中說:
弟子成就者,蘄春黃侃季剛,歸安錢夏季中,海鹽朱希祖逖光。季剛、季中皆明小學,季剛尤善音韻文辭;逖先博覽,能知條理;其他修士甚眾,不備書也。
黃侃是章門大弟子,入門最早,最為聰慧,也深得章太炎學問的真?zhèn)?,特別是在音韻學方面,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黃侃先于老師而逝,章太炎曾評曰:“大國手門下,只能出二國手。而二國手門下,卻能出大國手?!彼忉屨f,“大國手的門生,往往恪遵師意,不敢獨立思考,學術怎會發(fā)展?二國手的門生,在老師的基礎上,不斷前進,故往往青出于藍,后來居上。所以一代大師顧炎武的門下,高者也不過潘耒之輩,而江永門下,竟能出現(xiàn)一代大師?!?/p>
在國學方面,黃侃與章太炎并稱“章黃”;在文字學、訓詁學上,他們師生被稱為“章黃學派”。另外,在章門弟子中有“四大金剛”,即黃侃、汪東、錢玄同和吳承仕。后人又將黃侃、汪東稱為“章門二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