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史永遠是活著的(4)

一百個人的十年 作者:馮驥才


我時時想過,那場災(zāi)難過后,曾經(jīng)作惡的人躲到哪里去了?在法西斯禍亂中的不少作惡者,德國人或日本人,事過之后,由于抵抗不住發(fā)自心底的內(nèi)疚去尋短見。難道“文革”中的作惡者卻能活得若無其事,沒有復(fù)蘇的良知折磨他們?我們民族的神經(jīng)竟然這樣強硬,以致使我感到陣陣冰冷。但這一次我有幸聽到一些良心的不安,聽到我期待已久的沉重的懺悔,這是惡的堅冰化為善的春水流潺的清音。我從中獲知,推動“文革”悲劇的不僅是遙遠的歷史文化和直接的社會政治的原因,人性的弱點——妒忌、怯弱、自私、虛榮,乃至人性的優(yōu)點——勇敢、忠實、虔誠,全部被調(diào)動出來,成為可怕的動力。它使我更加確認,政治一旦離開人道精神,社會悲劇的重演則不可避免。“文革”是我們政治、文化、民族痼疾的總爆發(fā),要理清它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時代不因某一事件的結(jié)束而割斷,昨天與今天是非利害的經(jīng)緯橫豎糾纏,究明這一切依然需要勇氣,更需要時間,也許只有后人才能完成。因此本書不奢望給讀者任何聰明的結(jié)論,只想讓這些實實在在的事實說話,在重新回顧“文革”經(jīng)歷者心靈的畫面時引起更深的思索。沒有一層深于一層的不淺嘗輒止的思索,就無法接近真理性的答案。沒有答案的歷史是永無平靜的。

盡管我力圖以一百個人各不相同的經(jīng)歷,盡可能反映這一歷經(jīng)十年、全社會大劫難異常復(fù)雜的全貌,實際上難以如愿;若要對這數(shù)億人經(jīng)歷過的生活做出宏觀的概括,任何個人都力不能及。我努力做的只能在我所能接觸到的人中間進行心靈體驗上所具獨特性的選擇。至于經(jīng)歷本身的獨特,無需我去尋找。在無比強大的社會破壞力面前,各種命運的奇跡都會呈現(xiàn),再大膽的想象也會相形見絀。但我不想收集各種苦難的奇觀,只想尋求受難者心靈的真實。我有意記錄普通人的經(jīng)歷,因為只有底層小百姓的真實才是生活本質(zhì)的真實。只有愛惜每一棵無名小草,每一棵碧綠的生命,才能緊緊擁抱住整個草原,才能深深感受到它的精神氣質(zhì),它驚人的忍受力,它求生的渴望,它對美好的不懈追求,它深沉的憂慮,以及它對大地永無猜疑、近似于愚者的赤誠。

我相信“文革”的受難者們都能從本書中感受到這種東西以使內(nèi)心獲得寧靜;那些“文革”的制造者們將從中受到人類良知的提醒而引起終生的不安。我永遠感謝為這本書向我傾訴衷腸而再一次感受心靈苦痛的陌生朋友們,是他們和我一同完成了這項神圣的工作:紀念過去和啟示未來。

作于一九九六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