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果不敷衍就很難寫出“真”論文。很多本科生最后一年主要是找工作(碩士生情況也差不多),到處趕會場,到處投簡歷,到處找關系,有些人不僅無心寫論文,甚至也無心讀書。這一切所有人都能理解,二十多歲的人首要任務是找個飯碗養(yǎng)活自己,吃飯肯定比讀書迫切重要得多。大多數(shù)人平時沒有進行嚴格的學術訓練,甚至許多碩士研究生也不知道如何寫論文。本科生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具備寫學術論文的主客觀條件,校方硬逼著他們提交學術論文,這事實上就是在逼良為娼,他們不是糊弄就是抄襲——老實的學生糊弄,精明的學生抄襲。由于有反抄襲軟件,精明的學生抄襲手法也越來越精明,他們學會了“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讓反抄襲軟件檢測不出任何抄襲的痕跡,死機器永遠“玩”不贏活人!這并不排除有極少數(shù)學生寫論文很認真,但精神免疫力超強的人畢竟是一種例外。對學生論文要進行抄襲檢測,全世界無疑只有中國才如此“先進”。
答辯如果不敷衍就很難完成任務。本科生答辯通常都在各個教研室進行,而教研室又是各類研究生上課的教室,很多答辯就放在晚上舉行,答辯之夜教研室擠滿了學生,每個參加答辯的學生都沒有充足的時間陳述自己的論文,每個老師也沒有時間細心閱讀學生論文,更沒有時間對答辯學生進行提問和質(zhì)疑,當然學生更沒有充分時間進行答辯,而校方通常在“答辯記錄”一欄規(guī)定要回答兩三個問題,這明明是強迫學生和老師心照不宣地共同作假。每次答辯我都覺得是在羞辱學術,是在羞辱自己僅存的一點良知,也是在給學生充分展示作假的技巧。
前年我就聽說有一所大學,同一專業(yè)同一天同一場答辯會,完成了十位博士生的論文答辯。這是世界效率,也是世界幽默。本科生答辯一個夜晚就可能完成一二十人,這無疑更是空前絕后的宇宙幽默。
4月2日,深陷論文抄襲漩渦的匈牙利總統(tǒng)施米特·帕爾在國會會議上宣布辭職。辭職前兩天他的母校宣布取消其博士學位。大多數(shù)同胞看了新華社這則新聞都會震驚,帕爾總統(tǒng)先生幾百頁的博士論文僅僅抄了幾頁,這幾頁不僅讓他丟了博士,還讓他丟了總統(tǒng)。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學術的尊嚴,可以看出匈牙利社會的誠信。如果用匈牙利這種標準來衡量,我們這里很多論文都經(jīng)不起審查,無數(shù)人將丟掉官帽、丟掉職稱、丟掉學位。
但是,人家學術是玩“真”的,我們學術是“逗你玩”。
本科生論文答辯在給我們學生生動地演示:學術論文就是貓捉老鼠的游戲,你逗我玩,我逗你玩。
可這是一場危險的游戲,總有一天我們民族也將玩完。
2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