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難道是一場賽跑?(7)

假如有人欺騙了我 作者:戴建業(yè)


世人都只知道中國人喜歡存錢,其實中國人最喜歡存的東西是“快樂”。我們不主張馬上消費金錢,更不提倡馬上“消費”快樂。有了錢總是存起來等到辦大事時再使用,有了喜事也總是說等大功告成時再慶祝,好像快樂也和金錢一樣,存起來不僅可以保本,還可以利滾利似的,要把所有的喜事加起來“喜上加喜”。我們不消費金錢和不消費快樂,不是我們天生不喜歡花錢,天生就討厭快樂,深層原因是對自己沒有底氣,對未來缺乏信心,以及對人生的錯誤觀念。有了樂事就應(yīng)該好好樂一樂,不要老是等著“上面”或師長來獎勵自己,自己犒勞自己既能體驗到奮斗的樂趣,又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再說,人生的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樂子,小孩的快樂大人無法體驗,青春初戀與黃昏戀“味道”大不相同,中年的快樂更不能等到老來才去消受。以愛情為例,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無法體驗青年人愛情的歡樂。有些人在花季雨季時壓抑了愛情的萌動,到青年時期又拼命讀本科、碩士和博士,直到三十多歲還沒有談過戀愛,有些女孩甚至錯過了一生的幸福。一生既沒有愛過別人,又沒有被別人愛過,這是一種殘缺不幸的人生,任何事業(yè)也不能彌補愛情的殘缺。“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青年的戀情能讓你感到生活充滿了陽光,能讓你品味人生的美酒,也能讓你涌起奮斗的激情與沖動。可我們的父母總勸后代“以事業(yè)為重”,好像愛情是事業(yè)的天然仇敵,一旦有了愛情,必定丟了事業(yè)——要么吃魚,要么吃熊掌,上帝不可能讓你享受了美好的愛情,又讓你有成功的事業(yè)。假如上帝真有這樣的安排,那對中國真是莫大的福音。現(xiàn)在我國兩性比例嚴重失調(diào),十幾年后約有4000多萬男性青年要當(dāng)光棍,估計幾十年后諾貝爾獎全由這些光棍包攬,就像我們今天包攬全部乒乓球獎牌一樣。只可惜,現(xiàn)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絕大部分都是已婚人士,華人獲獎?wù)咧泻孟褚矝]有一個單身,人家楊振寧82歲還娶了28歲的年輕妻子。

那些會玩的人極有可能也是會干的人,事業(yè)與快樂并非“勢不兩立”,而且還可能“白頭偕老”。只把最后的結(jié)果看成人生唯一目的,把人生看成一場激烈賽跑,恰恰可能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人生目的,有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為了獲獎才去搞科學(xué)研究?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xué)安德烈·海姆教授,2000年就曾獲得美國《大眾機械》雜志評選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對于他來說,科學(xué)就是詼諧,研究就是游戲。他常常“從一個研究課題跳到另一個課題”,明知這樣做有極大的難度,而且會影響原先的研究,但他認為“值得這樣做。比起一輩子研究同一領(lǐng)域,尋找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更有意思”。他不斷改變研究課題,是因為這樣做“更有意思”,這樣做更好玩,最后結(jié)果從來不是他的第一選項,獲諾貝爾獎更不是他的人生目標??蒲兄皇呛D方淌谌松穆糜危膿Q課題就是尋找新的景點。據(jù)說,現(xiàn)在旅游也時興“過境游”,“見縫插針”的過境游,能給游人帶來意外的驚喜,意外的喜悅可能彌補對目的地的失望。

把人生視為一場賽跑,人生過程便毫無價值,最終結(jié)果才是唯一考慮,于是,達不到目的必然極其痛苦,達到了目的又會十分失望;把人生當(dāng)作一次漫游,時時都有應(yīng)接不暇的美景,處處都有新的刺激,不僅可以從容到達自己預(yù)定的勝地,還能悠閑地飽嘗生命旅程中的快樂。

是“把人生視為一場賽跑”,還是“把人生當(dāng)作一次漫游”,不過是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妙境只在自己意念的轉(zhuǎn)換之間,人生的陷阱轉(zhuǎn)眼就成為人生的福地。

2011.8.22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