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恩來伯伯的接觸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對兄弟民族的尊重和熱愛。1959年,我們先后調(diào)來北京工作。有次在西花廳,伯伯問爾均現(xiàn)在哪個單位?爾均說在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伯伯問他部長是誰?爾均回答是饒正錫同志(注:當時饒正錫任總后勤部副部長兼衛(wèi)生部部長,后曾擔任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伯伯說,噢,他是從新疆調(diào)來的,我很熟悉。恰好爾均因工作需要剛剛看過饒正錫的履歷表,便說,是這樣,他擔任過新疆迪化市的市委書記。伯伯說:“哎!你怎么說是迪化呢?”爾均理解伯伯的意思,因為迪化市已經(jīng)改稱為烏魯木齊市了,便解釋說:“我知道迪化已經(jīng)改名,我是看到他任職表上寫的是迪化市委書記?!辈c點頭,然后就問我倆知不知道“迪化”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我們來不及細想,對伯伯出的這道題,實際上只回答了一半。我們說,迪化的“化”應(yīng)該是“同化”的意思。雖然回答得不完整,伯伯還是很高興,鼓勵我們:“嗯,回答得不錯?!苯又a充說:“‘迪化’嘛,‘迪’就是啟發(fā)的意思。這種提法是對少數(shù)民族的不尊重,對新疆要‘啟迪’、‘同化’”。然后他又問我倆,能舉出多少這樣對少數(shù)民族和鄰近國家有歧視性的地名。爾均和我就邊想邊回答,伯伯也在一旁幫我們提醒,跟著湊。比方說:“綏遠”,以前有個綏遠省。比如說“鎮(zhèn)南關(guān)”,當時已改稱睦南關(guān)。比如說“安東”,改成了丹東。還有“撫順”、“靖邊”、“安塞”等等。類似的地名,一起湊了不少。伯伯就講:“這下明白了吧!我們過去大漢族哇,對少數(shù)民族有所歧視,這是不對的。何況有的還是友鄰國家,就更不應(yīng)該。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了,各個民族、各個國家之間都是一律平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