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感動的是鴛鴦時時想著他人。在這次螃蟹宴之后——
鴛鴦便問:“今兒剩的菜不少,都那去了?”婆子們道:“都還沒有散呢,在這里等著一齊散與他們吃?!兵x鴦道:“他們吃不了這些,挑兩碗給二奶奶屋里平丫頭送去?!?/p>
然后她又惦記著素云、襲人吃沒吃,如果沒吃,這菜也要給她們送去。在這樣時刻,興盡人散,誰還會想到他人呢?然而鴛鴦卻一一想到了。她雖然朝夕隨侍于賈母身旁,卻沒有仰面朝天,而是平視人間,那些為了生活蠕動在人間卑微的人們,始終裝在她的心間,把大的悲憫和大的愛給予他們。她知道自己不是振臂一呼而萬眾來歸的英雄,可以在一瞬間改變蟻民的命運,但卻可以把自己的愛——盡管是十分微薄的——像潺潺的春水一樣送到每個需要滋潤的心房。這是鴛鴦可貴的平等思想的表現(xiàn),是一種博愛思想的萌芽。試想,在黑夜沉沉的18世紀的中國,有這種思想的人,可謂鳳毛麟角,而這種吉光片羽的一閃靈光,卻讓曹雪芹發(fā)現(xiàn)了,并通過他筆下的一個身份卑賤的丫鬟體現(xiàn)出來,應該說是十分難得的。
鴛鴦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向苦難的人群撒播著博愛的種子,這個耕耘者的身影也許是孤單的,但她卻是執(zhí)著的。在晨光中,我們看到她向播撒愛的原野出發(fā),躬耕垅畝;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她拖著疲倦的身子同星月一起歸來,枕上就有一個關于豐收的沉酣夢了。
她從來沒有忘記她來自何方,現(xiàn)在又身在何處,所以她始終保持著絕對的清醒。她知道處于奴婢地位的人們需要關注,那么就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給他們些許的關懷,這似乎成了她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她的使命。她做著這些事情的時候,是發(fā)自內心的,是自覺自愿的,沒有一點勉強。
在第七十一回“鴛鴦女無意遇鴛鴦”這一章節(jié)中,把她的理解別人、同情別人、憐憫別人、幫助別人的思想品格作了十分精彩的描述。司棋和情人潘又安在園中幽會,不意之中被鴛鴦撞見,這種事情乃是當時的大忌,弄得不好是要出人命的。但是善解人意的鴛鴦卻安慰著苦求的司棋。她說:
你放心,我橫豎不告訴一個人就是了。
書中寫道:
且說鴛鴦出了角門,臉上猶紅,心內突突的,真是意外之事。因想這事非常,若說出來,奸盜相連,關系人命,還保不住帶累了旁人。橫豎與自己無干,且藏在心內,不說與一人知道。
鴛鴦不僅把這個秘密永遠藏在了心內,而且還頗為自責,好像在賈府出現(xiàn)了這樣的事情她有責任似的。但我們似乎也可以說,心地善良的鴛鴦也有成人之美的意思,所以她在自責之后,才始終守口如瓶。
可是司棋卻放心不下,嚇得“懨懨成病”;鴛鴦得知這一情況,更加深深地自責起來,不但過意不去,且向司棋起誓:“我要告訴一個人,立刻現(xiàn)死現(xiàn)報!”這就是曹雪芹筆下的鴛鴦,她仿佛一個獨行俠一樣,不但具有令人稱頌的俠肝義膽,而且在姐妹們有難的非常時刻,她會以生命相許的。
我們之所以稱許鴛鴦,原因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