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6)

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19世紀文學想象 作者:桑德拉·吉爾伯特 蘇珊·古芭


同時,對于高雅的脆弱和精致的美麗的審美崇拜——毫無疑問,這是與對天使般的女性的道德崇拜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要求“高雅的”女性必須“殺死”她們自己(正如勒德拉注意到的那樣),從而成為藝術表現(xiàn)的對象:她必須是纖細的、蒼白的、被動的生物,她們的“魅力”會令人恐懼地想起那如雪般慘白、如瓷器般凝滯的死者的樣子來。勒得緊緊的花邊、束緊的衣裙、喝醋,還有大同小異的化妝品或者用來節(jié)食的玩意兒一起,共同構成了女性飲食起居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齊心協(xié)力,讓女性要么變得嬌滴滴、病歪歪的,要么真的生起病來。貝絲·瑪奇具有淑女風范的美麗的姐妹艾米因此用她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方法,使自己變得又蒼白、又憔悴,就像貝絲一樣,這兩位女主人公合力構成了互為補充的兩半,代表了“美麗的女性”的形象,她們的死亡,根據(jù)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說法,“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富有詩意的主題”。

然而,無論是變成藝術表現(xiàn)的對象,還是一位圣人,她都需要面臨對自我的放棄——放棄她個人的舒適、她個人的欲望,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些是天使般的美貌女子最為重要的行為,也正是由于這些行為,這種犧牲,她走向了死亡,走向了天國。因為要做到徹底的無私,就不僅僅需要高貴的舉止,甚至需要個人的死亡。一種沒有一點點故事的生活,就像歌德筆下的瑪卡莉那樣的生活,真的是一種死亡的生活,一種雖生猶死的生活。保持“靜思的純潔”的理想狀態(tài)最終既把人召喚進了天國,又把人推入了墳墓。那么,還是讓我們回到奧羅拉·李所開列的形象名單中來看一看——她在母親的畫像中看到了“鬼魂、惡魔、天使、仙女、巫婆和妖精”——這里我們有一種感覺,奧羅拉的母親雖然是一位已經(jīng)進入天國的“天使”的形象,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又是一個邪惡的“幽靈”,因為她戴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精神化的女性所戴的那副面具,她在活著的時候過著一種死亡的生活,但是死去之后,卻可以使她的欲望、她的自我和她的生活得以真正實現(xiàn)。

但是,正如道格拉斯同樣也提示我們的那樣,維多利亞時代死水一潭的家庭生活不僅僅代表了一種對無私的行為造成的死亡的默認,它還代表了缺乏權力的人對于權力的一種秘密的企求。“墓碑,”她這樣寫道,“是崇拜那些受到忽視的人的神圣的標志?!庇捎诒粡墓采钪序屭s出去,又被剝奪了從自己的感性存在中尋求快樂的權利(盡管由此帶來的痛苦并不缺少),維多利亞時代屋子里的天使們因而獲得了一種至少得以超越于自己的家務空間的權利,即步入死亡王國的權利。但是,假如作為護士、安慰者、精神導師和神秘的信使的女性能夠操縱死亡的話,她的崇拜者們有時又會恐懼地想到:除了她們自己步入能夠消除痛苦的死亡之外,她會不會也帶來死亡呢?如韋爾什所說,“一位天使能夠實施拯救的權力表明,她也能夠將人帶入死亡,雖然她自己對此是否認的。”他在分析愛格妮斯·威克菲爾(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這位具有天使品格的人物形象時,就提出了一個不懷好意但又充滿了智慧的問題:“如果用偵探小說的語言來問的話,最后那位看到朵拉·科波菲爾還活著的人是誰?”

韋爾什和狄更斯都沒有對天使般的女性所擁有的致命的潛能進行明確的闡釋,除了僅有的一點暗示。但在這一語境之下,一句聰明話就足夠了,因為那點暗示已經(jīng)可以幫我們解釋奧羅拉的母親所經(jīng)歷的種種形象的變化了。我們開始看到,她作為“鬼魂、惡魔、天使、仙女、巫婆和妖精”的諸多形象是彼此復雜地糾結在一起的,并一一對應。當然,女性由于被囚禁在死亡天使的棺材般的面具之中,她很可能長期以來就想著怎樣逃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