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者的話:別開生面的“《水滸》經(jīng)濟學”(2)

《水滸傳》里的經(jīng)濟學 作者:王法爭


可以說,權力尋租才是害死鄭屠的元兇。他在靠著權力的魔杖攫取超額利潤的同時,個人欲望也急劇膨脹,并且不受約束的作為也滋生其他惡果,最終被嫉惡如仇的魯智深打死?!端疂G傳》并無提及鄭屠和小種經(jīng)略相公的錢權交易,但是粗中有細的魯智深似乎知道一些,在發(fā)覺鄭屠被打死之后,施耐庵如此描寫魯智深的心理活動:“俺只指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zhèn)€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笨垂賯冃枳⒁?,在這里魯智深并不把“殺人償命”的法則放在心上,而僅僅是擔心“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梢?,他是知道,即使被抓住,自己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原因何在?因為他知道小種經(jīng)略相公在此處理虧,肯定不想將“鄭屠案”搞得動靜很大,大事化小也在情理之中。其實,魯智深的順利逃脫,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官家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本書中,作者還對個人行為進行了經(jīng)濟學分析。例如,城府頗深的宋江對機會成本的把握相當?shù)轿弧T诮菔掳l(fā)之前,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超級大。他路過梁山時對晁蓋所言:如果不去江州服刑,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這就是那時宋江上梁山的機會成本。在宋江看來,如果付出了這樣的成本,對他而言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世雖生何益”。江州案發(fā)之后,宋江投靠梁山基本已無機會成本可言,要么去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要么是被朝廷砍頭送命,其機會成本已經(jīng)降至零。此時,宋江上梁山則是一個理性經(jīng)濟人的必然選擇。

在作者看來,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體驗機會成本的過程。對任何一個人而言,每一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變數(shù),每一天都會面臨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抉擇。俗話說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這個有準備就包含著知識、經(jīng)歷、機遇等,這些正是核算機會成本的要素,有了這些充分的準備,自然可以準確地做出最為明確的選擇,使人生的收益最大化。

還有,作者對于《水滸傳》里兩大超級配角董超、薛霸的經(jīng)濟學分析也頗有喜感。當代詩人聶紺弩曾有詩專門寫過這兩個人:“解罷林沖又解盧,英雄天下盡歸吾。誰家旅店無開水,何處山林不野豬?魯達慈悲齊幸免,燕青義憤乃駢誅。佶京俅貫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就是說,超霸二公的“能力和水平”,完全符合當時宋朝的人才需求。在以趙佶為班長,以蔡京、高俅、童貫為成員的領導班子治下,出現(xiàn)一些董超、薛霸之類的公職人員完全合乎邏輯。

這兩個衙役先是受高俅指示,意圖暗算林沖,被魯智深撞破,他們失手后,自然得罪了高太尉,被迫從開封府離職,應該屬于摩擦性失業(yè)的范疇。董超和薛霸的失業(yè),不是能力不足,不是要求的待遇太高,也不是開封府對這樣的員工沒有用人需求,僅僅是因為有來自高層(殿帥府)的壓力不得不將其解雇。事情的發(fā)展也印證了董超、薛霸被炒魷魚屬于非自愿性失業(yè)?!氨桓咛緦な麓膛浔本焙?,梁中書因見他兩個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當,于是,此番“又差他兩個監(jiān)押盧俊義”。就是說,再次上崗后,董超、薛霸干的還是老本行。兩個被“刺配”的囚犯都能夠入得了梁中書的法眼,可見這兩位還是適合做這個行當,有其過人之處的。

如此種種既在情理之中,又能跳出舊有觀察角度的思考與分析,在本書之中比比皆是。在當今社會,能夠讓更多的人對經(jīng)濟學有更深的認知,對于讀者、對于社會都是增加福祉、減少交易成本的好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樂于出版此書并將其推薦給讀者的最重要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