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骨氣

愛廬小品 勵志 作者:黃永武


因為價值的取向失去了定準,因為是非的辨別失去了公論,因為信息繁雜,目瞀心亂,因為風氣導引,難以抗衡,因為因為……在這光怪陸離的迷霧中,許多人竟認為有原則就是頑固,沒有骨氣才是開明。

中國人自來最重視立身要有骨氣,知識分子屹立于社會中,必須以骨氣為主。中國人所以崇拜梅花,從萬花中選出梅花艷壓群芳,就是因為它有冰魂雪骨。骨氣是什么?就是天地勁氣之所匯集,是人類熱血之所凝聚,也是萬物至性之所團蓄。在抗戰(zhàn)年間,家父見到一位“同志”,貼身總藏著一張彩色的中國地圖,經過多次好奇地

探問,他終于說出了實情:“萬一被日本兵逮住,我就把中國地圖頂在頭上,跪地獻過去,日本兵一定不會殺我了!”家父聽罷,把他怒斥一頓,事隔數十年,家父毎提及這位“同志”,依然牙根癢癢,痛恨不已,就為這家伙太冷血,太沒骨氣。

有兩句唐詩,人人會背:“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鄙膛疀]有骨氣,倒也罷了,但今天我們眼前卻充斥著四套面具的“四面人”。

“四面人”的標準樣板是:放棄立場自以為是開明,泯滅是非自以為是圓通,不談正義自以為有遠見,破壞法規(guī)自以為占便宜,模棱態(tài)度自以為可以應萬變……凡事只求出名、只求賺錢、只求賣乖、只求展施其縱橫之術……

“四面人”名利雙收,樣樣都有,就是沒有骨氣。你如果質問他究竟還有沒有立場?他竟然大言不慚地說:“我現在只談世界主義,努力救地球!”

漢朝唐朝,中國人骨格傲岸,到明朝清朝,中國人也還有骨,近年以還,孤香之骨已不多見,試問有骨又如何?

大凡身有傲骨,可殺而不可辱;身有奇骨,可畏而不可犯;身有貞骨,可鍛而不可銷;身有雋骨,可佩而不可憐。在青史上我最欽佩的有骨之人,當數荀子,荀子所處的時代,正是公論混淆,人欲橫流,敵我不分,唯利是圖,一時縱橫家富貴耀眼,占盡風頭,但荀子力宗孔子,大談王道,持正不阿,為天下解蔽,當時諸家晦暗,而荀子獨明一炬;眾人披靡,而荀子獨樹一幟,雖遭遇各種困頓而絕不改變操守,這種孤懷獨抱,被后人尊稱為“杰儒”,天地的正氣就靠這一根怪偉的骨干支撐其間。試看沒骨的人一定沒有品,沒骨的人一定沒有情,立身沒骨氣的人,下筆時哪會有飛動的才華?即使有也是假的!讀荀子的著作,特別令人起敬,就在想到那樣的時代,竟有這樣有骨氣的人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