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失業(yè)編草鞋
莊子大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活了八十四歲,白發(fā)蒼顏歸于塵土??鬃油砟瓴賱?,享年七十三歲。也許老子活得更長久,暮年騎牛出函谷關,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經(jīng)》,然后飄飄然不知所終。傳說老子活了一百歲。在莊子的視野中,老子是比孔子更博學、更智慧的一個人物。這三個人大大影響了中華民族,也都長壽。
莊周早年做宋國蒙地(河南商丘)的漆園小吏,當時漆器流行,漆樹是搖錢樹,漆園由官方派員管理。漆園吏這樣的肥缺,怎么會落到莊周的頭上呢?我猜想是因為他讀書多又能說會道。“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p>
上級認為莊周是個管理人才,管理就要講紀律,而莊周不喜歡講紀律。割漆的工人消極怠工他也懶得去管,只躺在吊床上曬太陽,伸腳丫,撓頭皮。上級來檢查工作,他虛與委蛇,編故事搪塞領導。城里的體面人他一概不深交,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換言之,漆園不是他的交際平臺,不構成利益鏈條,他不把別人,更不把自己處理成“人脈資源”。蒙城的官吏們一致認為:莊周是個怪物。這個怪物最大的特征,是“不”多而“要”少。舉例來說,漆器和玉器銅器是可以交換的,打通幾個渠道,層層巴結(jié)領導,可是怪物莊周對這些擺在明處的好事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官員對官員說:莊周腦子有毛病。
莊周的辯友惠施常到漆園來,找他辯論各種各樣的抽象問題。官吏偷聽,奈何聽不懂。太陽下山了,工人下班了,莊子與惠施還在激辯,點燃公家的蠟燭夜辯。
有一次,這位漆園吏想出了新問題,一拍腦門子,“載欣載奔”,直奔十里外的惠施家,把本職工作忘到爪哇國去。上級忍無可忍了,現(xiàn)場開會,宣布莊周是個傲吏,立即把他開除。漆園吏的肥缺,當天給了能講紀律又善于巴結(jié)的“吮癰舐痔者”。
莊周的腦子有點炸了。那些風中的漆樹,頭一回像搖錢樹……
被開除的那一天正值春暖花開,哲學家心里郁悶,盯一只輕盈的蝴蝶盯半天,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肉身沉重:說話的嘴巴原來要吃飯。失業(yè)了咋吃飯?全家人如何填飽肚子?
一路上他心里堵得慌?;仡^再看空中翩飛的蝴蝶,覺得有些異樣。
回家時,莊周還在想蝴蝶的輕盈,發(fā)現(xiàn)自己的肉身不那么沉重了。
嗬,這是咋回事兒?“我”與“物”能互相轉(zhuǎn)換么?心境能改變處境么?問題忽然來得比較多,何以如此?莊周做不成曬太陽拿俸祿的漆園吏了,失業(yè)丟飯碗,受刺激,腦子自然比平時轉(zhuǎn)得更快。古代的大賢是不是都這樣?逆境中方能修煉真身?舜帝爺爺年少時,他的父親、弟弟、后媽,聯(lián)合起來要謀殺他。孔夫子臨盆奇丑,差點被老父叔梁紇扔進糞坑,幾歲就做了放牛娃,小小年紀咬牙發(fā)奮……
莊周抬頭想低頭想,一頭撞在自家的門框上。
差不多同一時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一天到晚地想,哪怕走路掉到井里去了,他還在想。
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蘇格拉底,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