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都一周(3)

阮義忠的微博生活2:一步一天地 作者:阮義忠


2月27日 08:56

鼎鼎大名的龍安寺石亭造景,早在許多攝影家作品中見過,可到了現(xiàn)場卻讓我大失所望。照片表現(xiàn)出的浩瀚全沒了,只見還不及游泳池的面積里錯落著幾塊石頭,并以小石子鋪成流水狀,就是所謂充滿禪機的枯山水了。訪客一來就坐在廊上數(shù)石頭。傳說總共有15塊,但任何人都只能數(shù)出14塊,另一塊到底在哪里?禪??!

2月27日 09:14

龍安寺原為德大寺家別墅,1450年細川勝元將其改建成禪寺。曾一度被燒毀,1499年重建,199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石庭不借一樹一草,僅由石頭與白砂組成,四周有一圈用土砌成的矮墻,由混有菜籽油的土壤砌成,時間久了會慢慢從內(nèi)不斷產(chǎn)生油脂,形成獨特美感。透過鏡頭的局部框圖,的確處處可由小見大。

2月27日 09:33

謝謝的建議,今天前往銀閣寺。此寺給人的感覺與金閣寺完全不同,前者陽剛開闊,后者陰柔細膩。初入園內(nèi)會覺得情調(diào)處處,驚喜陣陣,但不久就開始有雕琢過度之感,大自然的每個部分幾乎都被經(jīng)營了,不給天成留點余地。就像是一幅畫畫得太滿,沒有留白。美是極美但極難拍照,獻丑了。

2月27日 18:16

銀閣寺也有一只鳳凰,但久未擦拭已經(jīng)變黑了。昨晚下了一場雨,太陽出來,把屋頂?shù)乃麜癯鲫囮嚢谉?。木造細部并不精致,庭園卻煞費心思,無論枯山水或活樹木。此寺又稱慈照寺,乃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1482年所建之別莊。本來要在外層貼銀箔,卻因發(fā)生應仁之亂,幕府元氣大傷,無力實現(xiàn)這一計劃。

2月27日 18:39

銀閣寺給人的感覺就是有位古代宅男,足不出戶地在家里擺東擺西,把整座山當成他的盆景。事實上也差不多,足利義政被稱為日本史上最無政治才能的將軍,應仁之亂的十年間,京都有百分之八十的房舍被焚,他卻躲在這兒不問政事。但也有人認為日本文化的精髓,包括茶道、花道、能劇的發(fā)展都歸功于他的醉心藝術(shù)。

2月27日 18:48

離開銀閣寺時,竟有依依不舍之感,好像再留久一點,就能發(fā)掘到她更多的秘密,也許這就是銀閣寺的魅力所在。進出山門的甬道,兩排樹木被修成圍墻,自然與幾何之美互相加分。游客比金閣寺多,其中不少是歐美人士,本地人則以年輕女性居多。商店街生意不很興旺,店家未積極推銷,反映了這一帶居民的含蓄。

2月27日 19:09

出銀閣寺過商店街后有條小運河,河畔步道便是著名的“哲學之道”。兩旁有許多盛開將謝的茶花以及還未綻放的櫻花樹。據(jù)說櫻花盛開時,此處有如櫻花隧道,美不勝收,游客如織。還好我們現(xiàn)在來,人少才能享受幽靜,并好整以暇地等待鴛鴦游過來。水雖淺,卻清澈極了,鴛鴦戲水、鴨子劃水都被看得一清二楚。

2月27日 19:23

“哲學之道”是從銀閣寺橋到若王子橋之間的一段路,因知名哲學家西田幾多郎(1870—1945)生前喜歡在此散步而得名。渠道兩岸的居民真是太幸福了,雖是旅游景點,卻能保持日常生活情調(diào)。兩旁小店有傳統(tǒng)茶室,也有西式咖啡館,婦人們在此遛貓遛狗,小學老師帶著孩子們野餐曬太陽。行走于此,靈感泉涌。

2月27日 19:48

“哲學之道”上的所有商店,只有這家吸引我上門,因其外觀已充分顯現(xiàn)它是一家極有個性的現(xiàn)代民間藝術(shù)品店。室外擺著兩把好看的木椅,店門外鋪著木板與石板,門窗開得落落大方。白墻灰瓦枯枝,無色無華,使木底金字的招牌更為奪目;店名也取得好,叫作“銀意匠”。我與內(nèi)人駐足窗前,被店員親切招呼入內(nèi)。

2月27日 20:06

“銀意匠”雖然小小的,產(chǎn)品陳設卻是相當考究的,讓人覺得每樣東西都是藝術(shù)品。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