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客廳》的作者是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zhí)行人,近年來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張愛玲中、后期許多鮮為人知的作品,如《小團圓》《異鄉(xiāng)記》《重返邊城》《雷峰塔》《易經》《少帥》等中英文創(chuàng)作陸續(xù)問世,大大拓展了張愛玲作品的文本空間,有力地推動了張愛玲研究的深入。那么,張愛玲還有哪些擬寫而未能寫成的作品呢?《宋家客廳》中也專門討論了張愛玲“傳說中的作品”這個有趣的問題。按照作者的整理,由張愛玲在歷年致宋淇的信中與宋淇討論的她“曾經構思但沒有寫好的作品”(大部分甚至尚未動筆),計有Aroma Port(《芳香的港》)《三寶太監(jiān)鄭和下西洋》《不捫虱而談》《談相面》《談靈異》《謝幕》《填過一張愛憎表》《美男子》等。其中,有以同代作家經歷為素材的長篇和中篇小說,如《芳香的港》和《謝幕》;有寫親身經歷的散文,如《不捫虱而談》和《愛憎表》;有議論性的雜文,如《談面相》和《談靈異》;有歷史題材的長篇,如《鄭和下西洋》,琳瑯滿目。作者對這些題目和相關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查考和解析。盡管由于各種原因,張愛玲這些作品都未能誕生,但《宋家客廳》中“張愛玲沒有寫的文章”這一節(jié)所展示的這些重要史料,無疑對我們更全面地把握張愛玲中后期的心路歷程和創(chuàng)作思路有很大的幫助。凡此種種,再次證實了作者所誠懇表示的:“我身為宋淇的兒子,也是張愛玲的文學遺產執(zhí)行人,掌握了這么多第一手文獻,有責任向公眾交代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讓文學史家能夠根據(jù)更準確的資料,對張愛玲和宋淇做出公允的評價。”
“今古畢陳皆樂趣,天人興感有深情。”我以為,以朗兄撰寫《宋家客廳》,既充滿感情,又不失客觀公允。因而,不僅僅是張愛玲研究,錢鍾書研究、傅雷研究、吳興華研究,宋春舫、宋淇父子研究更不必說,乃至40年代上海文學史以及整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研究,都將會從這部引人入勝的《宋家客廳》中獲益,而且我敢斷言,不是一般的獲益,而是深深的獲益?!端渭铱蛷d》所顯示的研究視野,所提出的一些研究話題,所提供的眾多研究線索,都具有可能改寫文學史版圖的學術意義,值得研究者進一步思考。
這就是我讀了以朗兄《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之后的真實感受。
甲午歲末于海上梅川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