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者這碗飯(2)

其實誰都不容易 作者:陳澍


某年同學聚會,一位已在某家美國投資銀行混得“副總裁”頭銜的同學試圖分析我的職業(yè),他對記者工作的歸納顯得很通俗易懂?!坝浾卟痪褪沁@里開會,那里吃喝,然后每天晚上寫個稿子交差?”

我問他的“副總裁”日子過得如何,同學回答也很簡單:“和你差不多,這里開會,那里吃喝,然后運氣好就能推動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的IPO”。末了,我的另一個做律師的同學對我們的這番談話做出總

結性陳詞:過程類似,結果不同。后來遇到對記者這碗飯有類似認識的朋友還真不少,包括我的朋友Y 先生的一位前女友,據(jù)說他們分手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女方認定Y 先生工作如此“悠閑”,卻沒有好好想念她,照顧她。

至于一些對記者有反感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類似戴安娜王妃和“狗崽隊”事件的困擾,也有一些受過新聞傷害的名人,可謂“一朝被蛇咬”,一見到記者就怒火中燒。曾經(jīng)也有朋友把我的職業(yè)和麥當勞餐廳的服務員相提并論。如今全世界就一個關鍵字“忙”,新聞也好比麥當勞的漢堡包,兩口三口就吞下去,于是再大的新聞過了今天也就成了舊聞,直到某天會因為某個歷史事件而被學者在某個圖書館的館藏里再找出來討論一番。

我也經(jīng)常聽身邊的女記者們抱怨說記者這碗飯對她們來說好比“空中小姐”,都是一碗“青春飯”。年紀輕的時候還有力氣在外面跑,30 歲一過,每天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照鏡子,哪里還有心情再挖獨家。有些于是“退居二線”做了編輯,或者離開通訊社和報紙這樣過于“操勞”的媒體,找一家類似ELLE這樣的時尚月刊寫寫那幾場風花雪月的事。

除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抱怨,記者們當然也有開心的時刻。最開心的莫過于發(fā)現(xiàn)可以“震動地球”(西方新聞界常說如何可以“shake the world”)的獨家新聞,而比獨家新聞更開心的也許是你和志同道合的新聞戰(zhàn)友們一起聊起獨家新聞背后的故事,那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享受過程和追求結果其實一樣重要。

當然也可能有寫錯的時候,能找到一兩個真正懂你的人,向他(她)傾訴你的委屈和苦澀,那會是一件無比欣慰的事情。在我讀大學的時候,校園里曾經(jīng)很流行這樣一句話,叫作“理解萬歲”。記者總是希望從各個角度去挖掘和理解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記者本身也正是最需要被理解的一群人。當每一個記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整篇報道頂端的時候,他(她)享受榮譽,也時刻準備著接受挑戰(zhàn)。記者這碗飯,有時真比煙花還寂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