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我高考了。
中國的高考,絕對是世界上最盛大的一種人文風景。千軍萬馬獨木橋的場景,既讓人興奮,又讓人揪心。經(jīng)歷了“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文革中國,在長時間的動亂和冬眠中蘇醒過來,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也找到了一條“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之路——恢復高考。高考,成了全中國農(nóng)村孩子鯉魚跳龍門的最佳途徑,也成了全中國城市孩子更上一層樓的最好階梯。1977年恢復高考時,整個世界都聽到了570萬考生的心跳,看到了那張決定中國未來的考卷??忌s考的腳步,中國趕考的身影,就此載入中國史冊,進入百姓人生。
可是,當我1982年第一次高考時,一分之差,不幸落榜。
我是做足了準備,參加高考的。
我是胸有了成竹,參加高考的。
我是抱著必勝的信心,參加高考的。
我自己把寶壓我身上。
老師把寶壓在我身上。
整個學校和整個公社都把寶壓在我身上。
可是,我還是名落孫山。所有人對我的希望都雞飛蛋打。真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無心插柳柳成材。
我不是寶貝的寶,而是蠢寶的寶。
每次作文,我的作文都是范文,不但被作為全校范文,還是全縣學校的范文。整個古丈縣的語文老師都知道古丈二中有一個彭學明作文好,語文好。高考,我居然作文沒寫完,語文不及格!
其它功課也發(fā)揮失常!
本以為會上北大、清華、人大,結(jié)果是上了一個自高自大。
全校成績第一好的人,狗肉上不得正席,實在是奇恥大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我不得不回到我那不愿意回去的家。不得不見到我那不愿意見到的娘。
奇怪的是,沒有考好,我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埋怨我娘沒有給我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我還是在想,如果我不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天天吵鬧不休打罵不止的家庭,我考試就不會發(fā)揮失常。我甚至還想,我如果有一個城里的好父親好母親,我根本不用考學就可以招工招干,大好前程。我沒有一點對不起我娘的意識。反倒覺得我娘前輩子就欠我的。
我不知道上天為什么要把我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一片葉子,飄到哪里不好?為什么偏偏飄落到水里,漂浮無根?
我更不明白上天為什么那么可惡,就不多給我一分。多給一分,我就不用死皮賴臉地再呆在農(nóng)村,受人歧視和白眼了。那一分,就是一根命運的繩索,把我本該春風得意的人生五花大綁綁回了農(nóng)村。那一分,是一把人生的繡鎖,冷冷地鎖住了我本很不幸的命運。
我哭不出,也吼不出。只能在家里生悶氣,發(fā)脾氣。稍不如意,就毫無道理地對娘和妹妹大發(fā)雷霆。
娘和妹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安慰著我、維護著我,也回避著我,生怕一不小心惹我不高興了,引爆地雷。
是的,我是一顆埋回家里的地雷。我胸膛里全是雷管炸藥和引線。家里,彌漫的,也全是我身上強烈的火藥味。
問題是,我這時的雷不是埋在自己家里,而是埋在了舅舅家。
因為,高考前兩年,我跟我娘,還有妹妹遷徙到了保靖縣水銀鄉(xiāng)梁家寨舅舅家。
那年,農(nóng)村全面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生產(chǎn)責任承包制,也就是包產(chǎn)到戶。國家為解放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解決農(nóng)民溫飽,將田土等集體生產(chǎn)資料承包給農(nóng)民,讓農(nóng)民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舅舅和舅娘心疼娘和我們兄妹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就跟寨上的鄉(xiāng)親們商量,把娘和我們兄妹接回他們身邊,以便有個照應。實行生產(chǎn)責任制,田土分到戶,是舅舅舅娘接我們回去的好機會。那時回去,就可以趕上分田分土。有了田土,就可以解決溫飽,不用顛沛流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