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揮之不去的“冷血殺手” 作者:葉永烈


這是永遠難忘的歷史時刻:2001年 9 月 11 日早上 8 時46分,一架波音767 客機在恐怖分子的挾持下對著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北塔撞了過去。僅僅 1 3分鐘后,又 一架被恐怖分子挾持的客機撞向世界貿易中心的南塔。 曾經是紐約最高建筑的雙子星樓在烈焰中轟然倒地。 2752 人在這次世紀浩劫中罹難。     在美國陷于“9·11”的悲痛時刻,我從上海趕往紐 約,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廢墟前進行了諸多采訪。此后,我 曾經兩度前往美國,只是奔波于美國西部,沒有去紐約。  作者在世貿中心地鐵站 如今,六個春秋過去了,在2007 年 7 月,我終于又一次來到紐約,理所當然,我把重訪 世界貿易中心原址,當成了首要的任務。     在“9·1 1”世界貿易中心雙子星樓倒坍之際,位于雙子星樓底下的地鐵站也被摧 毀了。那時候,我是乘坐公共汽車來到世界貿易中心廢墟。這一回,我居然可以乘地鐵 來到那里。令我驚訝的是,雖然世界貿易中心已經被徹底摧毀,但是修復之后的地鐵 的站名仍然是“World Trade Center”——世界貿易中心!     世界貿易中心地鐵站是一個非常繁忙的地鐵站,很多地鐵線路從這里經過。這個 樞紐車站遭到破壞,給數以萬計的曼哈頓的上班族帶來極大的不便。正因為這樣,在 著手清理世界貿易中心廢墟之際,紐約市政府就開始重建世界貿易中心地鐵站?;?26 個月時間,花費了5.66 億美元,世界貿易中心地鐵站終于在 2003 年 1 1 月 23 日 重新啟用,紐約市市長登上第一列從這里駛出的地鐵列車,表達了對于這一勝利的歡 悅之情。特別令我感動的是,雖然世界貿易中心已經不復存在,紐約人仍把這個地鐵 站的站名叫做“世界貿易中心”。重建工作的負責人之一約瑟夫·西摩說:“之所以把它命名為‘世界貿易中心站’,是要表達對死在這里的人們以及他們英勇事跡的尊 重。同時,我認為這也代表著一種希望,世界貿易中心將再會有強勁而富有意義的大 發(fā)展。”     世界貿易中心地鐵站依然熙熙攘攘。我特意在寫著“World Trade Center”站名的 牌子下拍照留念。我兀然見到地鐵站的墻壁上,貼著一張巨幅黑白照片,那是遭到 “9·1 1”恐怖襲擊之后的滿目瘡痍的世界貿易中心廢墟照片,給人以一種心靈的震撼 感。我仿佛回到六年前在這里見到的慘不忍睹的那一幕。     我走出世界貿易中心地鐵站,夏日的陽光是那么的耀眼,潔凈的藍天上白云舒 卷。地鐵站的上面,便是當年世界貿易中心的廢墟。我急切地朝那里走出,我發(fā)現,當 年堆滿花圈、死難者照片的地方,如今是一堵用鐵板筑成的漆成青灰色的圍墻。這圍 墻嚴嚴實實包圍了整個世界貿易中心廢墟。在圍墻之上,我只見到吊車長長的鐵臂 來來往往,沒有見到從圍墻后面冒出的腳手架。這表明,世界貿易中心的重建工作, 進展緩慢。那高聳入云的雙子星大廈傾覆在一剎那,而重新站起來卻需要很多個日 日夜夜。     我走近圍墻,見到有些地方不是 “鐵板一塊”,而是在鐵絲網上蒙了一 層綠色塑料紗,有的塑料紗已經被好奇 的路人挑開,可以從鐵絲網的網眼里覷 見工地。我透過網眼一看,原本堆滿水 泥殘垣的世界貿易中心廢墟,如今已經 被清理干凈,成了一個下凹十多米的巨 大的水泥坑,許多工人正在那里灌水泥 漿。也就是說,世界貿易中心的重建工 2007 年夏世貿中心舊址上的工地場景 作已經開始,但是目前仍處于建設地基的階段。我正在透過網眼觀看并拍照,有人拍 拍我的肩膀,朝前指了指。我走了過去,那里是一扇大門。當大卡車進進出出的時候, 大門就打開了,可以非常清楚觀看世界貿易中心工地。看管大門的黑人特別友好,沖 我笑笑,當卡車開過之后,還特地不把大門關上,任我拍攝工地照片。其實,世界貿易 中心工地本來大可不必這樣嚴加看管,只是“9·11”的陰影尚未散去,這“零地帶”成 為紐約最敏感的地帶,所以防范也格外嚴密。     世界貿易中心的重建工作舉世矚目,卻又舉步維艱,內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前 言    >     3     首先是廢墟的清理工程量巨大,而從瓦礫堆中尋找遇難者遺骸的工作又是那么 的費時;     其次是籌集資金困難重重,以至四位美國前總統出面為此籌款,也收效不大。資 金的來源之一是保險公司的賠款,而賠款的多寡又陷入馬拉松式的訴訟之中;     第三是重建的方案意見紛紜。最初,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主張在世界貿易中心原 址只建紀念碑和公共綠地,禁止建造新建筑。但是,邁克爾·布隆伯格在 2002 年 1 月 就任紐約市長之后,主張那里既要建造一個紀念碑,同時也要進行商業(yè)綜合開發(fā)。于 是,各種各樣的重建設計方案從世界各地送往紐約。     經過反復評審,2003 年 2 月,選定由波蘭裔美國建筑師利貝斯金德設計的自由 塔為最終入選方案。自由塔的高度為 1 776 英尺 (541.3 米) ,象征美國建國的年 份——1 776 年。自由塔從底層至七十層作為辦公區(qū),七十層以上將利用懸索結構建 造一個觀光區(qū)。加上頂部的電視天線,自由塔總的高度將超過2000 英尺 (609 米) , 建成之后將名列世界最高建筑之冠。自由塔預計耗資十五億美元,將聳立在世貿遺址 西北側,而非世貿雙塔當年的位置。     原本計劃自由塔的奠基典禮在“9·1 1”三周年紀念日舉行,大樓將于 2008 年竣 工。好事多磨,實際上這一工程直到2006年 4 月才正式啟動。正因為這樣,經過一年 多時間的施工,眼下還只在打地基而已。另外,在世貿中心遺址東側將修建三座寫字 樓,高度分別為七十八層、七十一層和六十一層。紐約州州長帕塔基稱,這三座大樓保 持了世貿中心遺址圣潔的氛圍。     重建工程取得進展的.除了地鐵站修復并通車之外,在2006 年 5 月23 日,世界 貿易中心七號樓重建竣工。在“9·11”恐怖襲擊中,四十七層的七號樓雖然沒有直接 被飛機沖撞.但是在烈火中依然受到重創(chuàng),掙扎到當天下午五時全樓倒坍。這座最晚 倒下去的大樓,最早重新站了起來。重建的七號樓總共五十二層,建成之后曾經引起 一陣喜悅.接踵而至的卻是一臉苦楚:很多人的心頭難以拂去“9·11”陰影.不愿把公 司設在這里,這座一百七十萬平方英尺的大廈出租率還不到25%!     困境還不僅僅是出租率低,世界貿易中心所在的曼哈頓下城至今沒有走出“9· 1 1I,的陰影,租金大大低于曼哈頓中城。惟有頭腦靈活的華人,尤其是溫州入,乘租金 低迷之際迸軍曼哈頓下城。     2007 年 9 月 1 1 日,是“9·1 1”事件六周年紀念日。紐約市長布隆博格在 7 月 30 日宣布,由于遺址現場正在施工,“9·11”六周年祭奠儀式移至世貿中心遺址東南的祖科蒂公園舉行。許多遇難者家屬堅決反對.認為那里不具有紀念意義.他們希望今 年仍像往年一樣在世貿中心大樓坍塌后留下的大坑旁進行悼念。在過去五年中,每逢 9 月 1 1 日,哀悼者都會來到世貿中心遺址,誦讀罹難者名單。遇難者家屬沿著斜坡走 到世界貿易中心遺址大坑底部,為每一位罹難者獻上一束玫瑰。     我繞著世界貿易中心遺址整整走了一圈,久久陷入沉思。這里既是美國無比繁榮 的所在、無比發(fā)達的象征,也是美國的創(chuàng)深痛巨的所在、心靈蒙塵的象征。嶄新的摩天 大樓自由塔正在這里崛起,無疑將承載著悲愴,也承載著希望;承載著歷史,更承載著 未來。 2007 年 9 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