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樂府之發(fā)展 新樂府多關于社會問題之作,將以“補察時政,泄導人情" (白 居易《與元九書》)。郭茂倩云“: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 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日新樂府也?!?《樂府詩集》) 自杜甫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奉先詠懷》)之詩,而 社會問題,始引起詩人之注意。同時元結(字次山,河南人)作《春 陵行》《、賊退示官吏》等篇,關心民瘼;杜甫引為同調,謂“:不意復 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同元使君舂陵行序》)結以為民生 之凋敝,在于官吏之不恤民隱;故其詩云“: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 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賊退 示官吏》)當時百姓對于官吏之畏懼心理,亦于其詩中充分表出。 其《喻滾西鄉(xiāng)舊游》云“:往年在滾濱,滾人皆忘情。今來游滾鄉(xiāng),滾 人見我驚。我心與滾人,豈有辱與榮? 滾人異其心,應為我冠纓。" 可以窺見其時社會景況。而官吏魚肉百姓之故,則在“近年更長 吏,數(shù)月未為速"(《喻常吾直》)。詩人之注意社會問題,而表現(xiàn)于 詩歌,蓋以元、杜二家為最早。結又作《閔荒詩》,假隋人《冤歌》, 以寓規(guī)諷之義。又有《系樂府》十二首,并托興風人,為元白新樂府 之先聲。當天寶亂事未起之先,社會已呈崩潰之象,結詩所表現(xiàn), 真不愧為有“時代精神”者矣。 5 3上篇 詩歌 天寶亂后,社會復歸小康;大歷(代宗)、長慶 (穆宗)間,藩鎮(zhèn) 跋扈,演成割據(jù)之局。人民困于官吏之誅求,政府不思救濟,于是 社會形成兩大階級,而民生日趨凋敝。詩人惻然不忍,乃起而從事 于新樂府運動,以代抒冤抑;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人)、王建(字 仲初,潁川人)其尤著者也。 籍與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并有往還,與愈交誼尤篤,而作 風自異。居易稱其詩云“: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峡神?教化,舒之濟萬民。"(《讀張籍古樂府》)居易于韓孟詩,不稍稱說, 獨對籍服膺如是;其意固以杜甫、元結而后“,但歌生民病"者,惟籍 為然也。籍詩有反對資本主義者,如《山農(nóng)詞》《、賈客樂》等篇是; 有反抗統(tǒng)治階級者,如《廢宅行》是;有討論婦女問題者,如《妾薄 命》《、離婦》等篇是(參考胡適《白話文學史》)。茲舉《廢宅行》一 篇以示例 : 胡馬崩騰滿阡陌,都人避亂唯空宅。宅邊青桑垂宛宛,野 蠶食葉還成繭。黃雀銜草入燕窠,嘖嘖瞅瞅白日晚。去時禾 黍埋地中,饑兵掘土翻重重。鴟鶚養(yǎng)子庭樹上,曲墻空屋多旋 風?!獊y后幾人還本土? 惟有官家重作主! 建與籍厚善,其《送籍歸江東》詩云“:君詩發(fā)大雅,正氣回我 腸。”又云“:出處兩相依,如彼衣與裳。"二人作風,亦正相似。建所 為樂府,多為農(nóng)工代抱不平,而致慨乎社會制度之不良,思有以改 革之。集中有寫男工之痛苦者,如《水夫謠》《、水運行》等篇是;有 寫女工之痛苦者,如《簇蠶辭》《、當窗織》《、織錦曲》等篇是。其尤 5 4第十二章 新樂府之發(fā)展 動人者,如《簇蠶辭》之末段: 三日開箔雪團團,先將新繭送縣官。已聞鄉(xiāng)里催織作,去 與誰人身上著? 《當窗織》之末段: 草蟲促促機下啼,兩日催成一匹半。輸官上頭有零落,姑 未得衣身不著! 當窗卻羨青樓倡,十指不動衣盈箱! 此等詩并富社會主義色彩,所謂“為事而作,為人而作",與元白同 其旨歸者也。 與張、王先后作新樂府者,尚有顧況(字逋翁,海鹽人)。況欲 以古詩三百篇之體制為新樂府,有《補亡訓傳》十三章;其《囝》一 章,序云:“哀閩也。”(囝音蹇,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其末 段云 : 郎罷別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勸不舉。不從人言, 果獲是苦。"囝別郎罷,心摧血下“:隔地絕天,及至黃泉,不得 在郎罷前!" 胡適以為充滿嘗試精神(《白話文學史》),其風格則與古樂府《孤 兒行》相近者也。 孟郊以窮愁詩人,間作新樂府,如《織婦辭》中之“如何織紈素, 自著藍縷衣!”極似張王風格。其《寒地百姓吟》: 5 5上篇 詩歌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冷箭何處來? 棘針風騷騷。霜 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寒者愿為 蛾,燒死彼華膏。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到頭落地死,踏地 為游遨。游遨者是誰? 君子為郁陶。 上承杜甫,下開元白,描寫之刻摯,視諸家似有過之。惜郊未能放 大眼光,專從此方發(fā)展,致有“詩囚"(元好問說)之目,轉令張王獨 作社會詩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