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三大造局,覓制器之器(1)

號角響起 作者:車安剛


“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是李鴻章推行洋務運動的兩大法寶。洋務運動“自強”時期,洋務派舉辦的軍事工業(yè)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有四個,其中三個是由李鴻章創(chuàng)辦或接辦的,即江南制造總局、金陵機器局和天津機器局,是以應用機器為基礎的軍事工業(yè)代表。

江南制造總局,又稱上海機器局,簡稱滬局。它是曾國藩、李鴻章師徒二人共同努力的結晶。在創(chuàng)建江南制造總局之前,李鴻章于1862年在上海協(xié)防期間曾建立過三個炸彈局。其間曾國藩曾派容閎赴美購買機器。

1865年,正在鎮(zhèn)壓捻軍的李鴻章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個洋人辦的旗記鐵廠愿意出售,這個鐵廠不僅能造槍炮,而且能制造輪船,要價十萬兩。這個機會正中李鴻章下懷,只是手頭沒那么多錢??墒抢铠櫿庐吘共皇堑乳e之輩,稱他為“軍事實干家”,是因為面對困難,他總是有“迎難而上”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決心,當然辦法和手段也是層出不窮的。

李鴻章一邊利用一個被革職的海關道翻譯愿拿出四萬兩銀子贖罪的機緣,一邊又讓丁日昌從海關撥借兩萬兩銀子,總共籌集六萬兩銀子,外加討價還價算是把鐵廠拿了下來。這樣再把上海丁日昌、韓殿甲的洋炮局合并起來就組成了江南制造總局。

說起把旗記鐵廠改名為“江南制造總局”,這里面還真有一點小名堂。應該說“總局”二字體現(xiàn)了李鴻章和曾國藩的創(chuàng)意,所謂“總”就是說這個廠不單單造船,還包羅各種機器,主要指的是軍械方面的機器。但是明明是座兵工廠,李鴻章為什么不像以前的“洋炮局”、“軍械所”那樣,名正言順地給這個工廠冠上軍工的名稱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時的李鴻章已經(jīng)隱隱認識到軍工只是當時的救急之用,“洋務”遲早要突破“求強”的“軍工”范圍,進入“求富”的“民用”領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的這種認識在當時是很超前的,因為那會兒整個清政府統(tǒng)治階層還固守著禁止私人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頑固、僵化的思維。

現(xiàn)在來看,江南制造總局不僅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軍工廠,還為金陵、天津、福州、廣州、漢陽等其他軍工廠的興起,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模板,在中國近代軍事工業(yè)進程中具有無法忽視的作用。從它的任務設置上來看,江南制造總局的攤子鋪得比較大、比較開,下設五個分廠,分別負責生產不同的軍用器械:一廠制造槍炮,二廠生產和修理船舶,三廠煉鋼,四廠制造火藥,五廠制造機器。同時,附設翻譯局,專門負責翻譯國外的科技書籍,提供技術支持。其中最重要也是曾國藩和李鴻章最關心的工廠是輪船制造廠。1868年,江南制造總局造出了中國近代的第一艘大型新式兵輪。之后的幾年里,江南制造總局幾乎每年都有一艘新船下水,“操江”、“測?!?、“威靖”、“海安”、“馭遠”、“金甌”等兵船一艘接一艘地問世。

數(shù)量倒是有了,但是質量怎么樣呢?把江南制造總局生產的這些輪船放到l9世紀的國際造船業(yè)中一比較,它們無論從樣式、性能還是功用和成本各個方面都遠遠落后于國際同行業(yè)的水平。李鴻章認識到江南制造總局制造的輪船的樣子雖然像新式的兵船,可是性能比起外國兵船差得遠,都是西方國家淘汰的舊樣式,只能載十來尊大炮。這些輪船平時進行海面巡防倒還行,但是真遇到打仗,除了運送糧草兵員,其他還真指望不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