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和他在哥大的同學(xué)張彭春——即南開大學(xué)校長張伯苓的弟弟——在10 月底去韋蓮司那兒看了她的三幅畫。從韋蓮司的信看來,當(dāng)天,他們都各自對她的畫發(fā)表了一些看法?;丶乙院螅m顯然認(rèn)為自己的詮釋沒有得到韋蓮司的認(rèn)可。很可能最令他懊惱的,是他覺得韋蓮司認(rèn)為張彭春抓到了要點(diǎn)。他寫信給韋蓮司,說他一整個禮拜都很難過,因?yàn)樗X得自己未能了解韋蓮司的畫,讓她失望。他決定此后除非他能擺脫拾人牙慧所得來的成見,或者能有獨(dú)到之見,否則再也不妄然去品評藝術(shù)作品了。①沒想到第二天清晨,他就被韋蓮司的畫所帶給他的夢魘驚醒。于是立刻又寫了一封信給她,告訴她第一幅畫讓他做了惡夢,感覺自己好像要被勒死般而倏然驚醒。醒來以后,他閉著眼睛去回想那幅畫,沒想到它的每一個線條、每一道色彩,都活生生地映在他的眼簾。那種窒息與恐怖感,使他回想起以前看“拉奧孔雕像群”(Laocoongroup )時那種毛骨悚然的感覺。②
① 胡適,《胡適留學(xué)日記》,第三冊,807-808 頁。
② 請參見JeromeGrieder,HuShihandtheChineseRenaissance,p.54;Min-chihChou,HuShihandIntellectual Choice in Modern China, p. 108.
③ Hu to Williams, January 3, 1915.
“拉奧孔雕像群”是1506 年在羅馬發(fā)現(xiàn)的,是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shù)代表作。拉奧孔在希臘神話里,是特洛城(Troy )的祭司。由于他識破了希臘人的木馬計(jì),警告特洛人不要把木馬帶進(jìn)城。偏袒希臘、深恐這個妙計(jì)破局的眾神,于是派了兩條海底的巨蟒去把拉奧孔跟他的兩個兒子嚙咬勒死。這組雕像群所描繪的,是拉奧孔父子跟巨蟒作最后一搏的情景。他們父子三人,特別是拉奧孔的面孔,從他緊鎖的眉頭,半閉的眼睛,到咧開的嘴,每一吋都逼真地塑出他們臨終前的痛苦。為了擺脫第一幅畫所帶來的夢魘,胡適決定去回想另外的兩幅畫。他發(fā)現(xiàn)此時的自己,比看原件的時候,更能清楚地體會出那兩幅畫的意境,因?yàn)檫@時他所看到的,是主題而非細(xì)微末節(jié)。第二幅畫給他的感受,首先是專注,接著是生命力忘我的洋溢(rapturous diffusion of vitality)。第三幅畫很不一樣,它先提出了一個疑難情景、一個問號,然后是凝注。凝注以后,是悟道(comprehensiveness )所帶來的悲憫與希望,最后,則是意氣風(fēng)發(fā)地去作決定(decision with vital satisfaction)。胡適說他知道這個解釋與他們當(dāng)天在韋蓮司畫室的分析并不太相符,但他還是寫下了自己夢魘后的新體會。
① Hu to Williams, November 6, 1915.
② Hu to Williams, November 7,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