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段老師您好,很高興能來到您的工作室拜訪您,這里擺放的剪紙很漂亮。
答:歡迎你來參觀,你現(xiàn)在還是中學生,能這么關注剪紙,從北京到內蒙古來采訪,我真的很高興。
問:您現(xiàn)在是內蒙古剪紙學會會長,這個組織的日常工作范圍是什么?
答:內蒙古剪紙學會是我們內蒙古唯一一個以剪紙命名的民間學術組
織,主要針對全區(qū)范圍內的民間剪紙,進行搶救、傳承、學術研究等一系列活動。
問:我在拜訪剪紙藝術家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們都是童年時就開始學習剪紙了,不知道您從幾歲開始學習剪紙?
答:我出生在農村,我的奶奶和姑姑都曾是村里的剪紙高手,在她們的影響下,我記憶中是從5歲時就開始捏泥人、畫窗花,跟著我的姑姑學習剪紙,所以這樣算來也有將近40年的時間了。所以從小就和民間藝術有一種血緣關系,在記憶里面就特別喜歡這些民俗藝術,因為喜歡,所以學得很快,直到今天,我從事的工作和剪紙還是密不可分。
問:我覺得5歲的小男孩正是好動的年齡,怎么能安靜地坐在那里學習剪紙呢?
答:還是興趣使然。
問:您的意思是說,剪紙風格應該受地域影響較大,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壯美影響了民間藝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答:對,這和我們草原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我曾研究過陰山巖畫,有很多的動物造型。和林格爾剪紙的很多題材都是以動物為主的,馬、牛、羊、豬、老虎、獅子、駱駝、老鷹、蛇、狼等,有很多這樣的動物。后來我發(fā)現(xiàn)陰山巖畫上面有很多也是動物的樣,而且陰山巖畫因為制作工具和其他一些審美因素,動物的造型是一塊一塊的,有像剪影一樣的效果。有北方游牧民族以前沒有紙,都是拿獸皮剪下來然后貼在衣服上,貼在馬鞍上,貼在他們生活的一些器具上面,因為是皮子,不可能裝飾得很華麗,盡可能簡約的美,幾刀下去一片一片地把它縫上去。所以這種長期的地域性、歷史形成的審美風尚和習俗與和林格爾是一樣的,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那種氣脈是相通的。
最遠說到陰山巖畫的表現(xiàn)效果,最近說到蒙古族的剪皮,包括鮮卑族的青銅石牌。因為鮮卑在和林格爾待了130多年,它的首都號稱草原第一都,就在和林格爾。他們崇尚佛教,所以他們對蓮花、對佛教的這種文化信息的傳承也影響到了剪紙,比如在和林格爾有很多鹿的剪紙,鹿回頭、豢養(yǎng)鹿、鹿頭花,還有金鹿踏蓮,等等,都是從遠古時候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圖騰傳承過來的。
問:是不是可以說,這樣的剪紙都有它的文化寓意?
答:和林格爾剪紙當中真的有很多寶藏,現(xiàn)在在我們的傳承中把這個剪紙當成一種手工藝,其實剪紙的真正價值是文化價值。曾經有一個電視臺的記者過來做采訪,他說您在剪紙教學當中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我說確實有不一樣的地方,我不是只教他們剪紙的手藝、技藝,而是培育孩子們從小接近我們的非遺文化,用中國特有的符號來培育他們的民族情感。當然,民族情感有多種載體和信息,而剪紙我覺得是最有中國味的。你不拿這個培育他們的情感,生硬的說教效果不好。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剪紙教學這么多年來一個最深刻的體會。
問:能詳細說說您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情感,讓他們感受到剪紙的文化價值?
答:我在剪紙教學中始終圍繞民族情感去開展,而不是什么手工藝、開發(fā)智力、開發(fā)想象力的教學目的,不是這些。比如講老鷹踏兔,鷹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