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回 王治郅困守八一(2)

姚明傳 作者:楊毅


上海隊雖然輸了,但是,對姚明來說,能打進總決賽,一年一個臺階,就是很大的進步了,與此同時,在國家隊里,姚明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以前他都是國家隊里的第三中鋒,王治郅第一,巴特爾第二,姚明第三。像福岡亞錦賽的時候,中鋒,大郅第一,大巴第二,姚明第三,包括在訓(xùn)練當(dāng)中,集體練完了一打一,誰輸了誰上門口買水去,那時候姚明一天來回多少趟,都是他買。慢慢地,也有大郅、大巴買水的時候了。隨著姚明能力的全面提升,攻防能力的提升,到了2000年,老帥蔣興權(quán)把姚明放進了首發(fā)陣容。姚明打大中鋒,王治郅打大前鋒。以前王治郅一直是五號位。從2000年起,通過蔣指導(dǎo)的這一招妙手,中國男籃把這內(nèi)線的高度完全建立起來了。姚王聯(lián)手,姚明成了中國男籃的首發(fā)中鋒。

這就是境遇。人生就像上臺階,人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就需要一個新平臺。如果在舊平臺上已經(jīng)沒有了挑戰(zhàn),沒有了對抗,就需要再上一個新平臺,否則就耽誤了。比如,1999年小牛選中王治郅,如果他能去NBA,就會對他的人生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王治郅的心態(tài)也會有所不同,能力也會有很大的長進。

但現(xiàn)實是,出不去!

沒有新平臺,整個人的發(fā)展就會停滯下來,原地踏步,王治郅沒法往更高的地方去,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姚明從后面一節(jié)一節(jié)往上追。所以,1999年之后,在王治郅的眼里,世界沒有什么變化,每天都是這些東西,這些事。反正這些對手我已經(jīng)全都打敗了,明年再打一遍,后年再打一遍,不斷地重復(fù)。但是,在姚明的眼里,世界卻都是新的,每一個挑戰(zhàn)都是新的。

2000年,悉尼奧運會,姚明人生中的第一次奧運會到來了。

美國有一本著名的體育雜志,叫《體育畫報》,在美國的影響非常大。那一年,《體育畫報》做了一檔奧運期刊,奧運期刊的創(chuàng)意很有意思,他從參加奧運會的大國之中,每個國家選取一個標志性的運動隊進行報道。報道到中國體育代表團,選的不是乒乓球、羽毛球、舉重、跳水等優(yōu)勢項目,而是選擇了中國男籃。雖然中國男籃競爭不了冠軍,甚至連獎牌都競爭不到,這個選擇很有意思,當(dāng)然,美國人關(guān)心籃球,但這同時也說明了,男籃在中國體育代表團這個宏大的陣容當(dāng)中是最吸引外界媒體關(guān)注的一個焦點。

這篇報道的標題叫做《Great Wall》。后來很多人把中國男籃叫移動長城—Moving Great Wall,就從這兒來的?!扼w育畫報》這篇報道的開頭給我印象很深,是這么寫的:“像茶、絲綢和馬可波羅的見聞一樣,中國男籃的高大內(nèi)線開始被世界所知,身高七尺一寸的王治郅就像中國的庫科奇,加上更加年輕高大的姚明。當(dāng)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像長城一樣,姚明有里克·施密茨擁有的每一樣?xùn)|西,而里克沒有的他卻有。”

里克·施密茨是印第安納步行者隊的中鋒,荷蘭人,也是兩米二幾的身高,成名中鋒。2000年,印第安納步行者隊打進NBA總決賽,和湖人隊大戰(zhàn)六場。但是《體育畫報》說了,施密茨沒有的姚明也有。可見,大家關(guān)注的就是中國男籃的高大內(nèi)線。高大,而且年輕,充滿朝氣,充滿希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