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中如何自我提升(1)

惜福 作者:弘一法師 星云大師 學誠法師


星云大師

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肯修行的人最安住,有智能的人最可貴。從前我在叢林里參學,當時所受的教育可以說是打罵的教育,眼睛不可以亂看,嘴巴不可以亂說,否則隨時都要挨打挨罵。例如在禪堂里參禪,無理三十棒,有理也是三十棒。在那種情形之下,打也好,罵也好,看起來都與佛法無關(guān),或許有人會認為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事實上,為了加速一個人的完成,為了求證佛法大意,有時候卻不得不如此,因此這個時候的打或罵也都變成了佛法。所謂棒喝下的禪悟,就是此意。

精神的提升需要苦修,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修行來提升自我呢? 

一、如何處理衣食住行

衣服,為蔽體之用,但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不必奢求華麗,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膩破爛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齊,或太華麗,將為世人所譏;若穿著太垢膩破爛,亦將為人所恥。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時,當念偈云:“若著上衣,當愿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薄叭糁氯梗斣副娚?,服諸善根,具足慚愧。”“若整衣束,當愿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p>

說到飲食,乃為增益身心,不必揀挑美食。佛陀曾教誡弟子于飯食時,需作五種觀想,即: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為成道業(yè),應受此食。

粒米維艱,來處不易,因此,吃飯時,不能作賤飯粒,想到農(nóng)夫的辛苦,應帶著感的心情,歡喜的受食;又想到為了資養(yǎng)色身,修行辦道,更不能挑剔飲食的美惡。

至于住、行當以方便為宜,不應盡貪求享受。以佛法來說,一個修行的佛弟子,要時時警策自己的生活,不要流于靡爛,以禪悅為食,以道德為衣,以虛空為安住,以無牽掛、自在的心境為行,不必縈縈于物質(zhì)的追求,而為物欲所束縛。

  二、如何安排身心世界

一個修行的人,雖然不必太重視于身心的安適享受,但也不能過份虐待自己的身心。有些人進餐時非山珍海味不能進食;穿著時,非綾羅絲綢不能為衣;居住時,非高樓洋房不能為屋;行走時,非轎車不能代步,在物欲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試問又如何修行辦道?有些人適得其反,衣不衣,食不食,以表示自己的清高操守,若因此糟踏了自己的身心,又拿什么來修行佛道?佛說:“人身難得”,又說:“藉假修真”,因此,一個正信的佛弟子,要適當?shù)陌才抛约旱纳硇?,不使迷失于物質(zhì)的誘惑,又能精進于修行辦道。

《法句經(jīng)》說:“弓工調(diào)角,水人調(diào)船,材匠調(diào)木,智者調(diào)身?!?/p>

又《心地觀經(jīng)》說:“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p>

佛陀曾說:一個人得病有十種因緣,即:一、久坐不飯,二、食無貸,三、憂愁,四、疲極,五、婬妷,六、瞋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十、制下風。

一個修行的人,應該懂得安排自己的身心,雖四大假合的色身,卻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