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歲的懷孕的新娘(1)

貝尼尼傳:他的人生 他的羅馬 作者:【美】弗蘭科·莫爾曼多


如果在我們今天的時代,這會被叫作戀童癖—一個25歲的男人迎娶一個12歲大的女孩—但是在現代之前的歐洲,這即使說不是普遍的,也完全是合法的。早在還有人記得的遠古以及后來漫長的時代,在教會和國家的眼中,這樣的婚姻就一直是完全合法的。只要雙方年齡到了青春期—女孩12歲,男孩14歲—法律就允許達成結婚協(xié)約,無論丈夫和妻子在年齡上的差距是多么懸殊。于是,1587年1月17日,在那不勒斯一場私人的家庭典禮上,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的父親,生于1562年的托斯卡納,是雕塑家彼得羅(Pietro)與那不勒斯少女安潔莉卡·迪·喬瓦尼·加蘭特(Angelica di Giovanni Galante)的兒子。根據他們的結婚登記記錄,安潔莉卡“大約12歲”。在那個年代,男人選擇一個年齡比自己小得多的女孩,一個頭腦易受影響、意志薄弱的兒童新娘,是出于一種實用性的考慮:她們更容易被塑造成完美的妻子—安靜,順從,耐心。這其中的原由就是她的美德還是未受損傷的—換句話說,她還是一個處女。而且,她的青春和活力能夠保證她在未來的年歲里成功地生兒育女,擔負起對家務的操持,尤其是對女人可以得到的生活要抱有極其低的期待。而教會,似乎也積極地鼓勵一個年輕的女孩跟一個年齡相差懸殊的男人結婚。畢竟,他難道不是一直在不斷地提供最完美的已婚眷屬圣約瑟和他的新娘瑪利亞,也就是耶穌基督的母親作為婚姻角色的模式嗎?今天,在天主教遍布歐洲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宗教藝術把他們描述成懷抱幼年耶穌的“神圣家庭”,他,一個雞皮鶴發(fā)的老人,而她幾乎還是一個臉色紅潤的青少年。

但是,盡管在國家的眼里是合法的,在教會的眼里是正當的,12歲(或者14歲)的年齡結婚,實際上在那個時代也并不普遍,且會引起人們普遍的不滿,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么,為什么彼得羅要甘冒被公眾嘲笑老牛吃嫩草的危險,把這位新娘弄到手呢?難道是因為她的魅力或她的嫁妝?后一個問題是無稽可考的,但是現存資料的一個小小細節(jié)暗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情節(jié):當時要宣布已經訂婚的人之間一樁未來婚姻,要舉行強制性的結婚預告,這通常要在3個不同的場合進行公布,其間要有較大的時間跨度。但是這里,在彼得羅和安潔莉卡的案例中,這些公告是減縮的,只由教區(qū)神父在短短的一周時間就倉促地辦理了,之后就馬上舉行了婚禮:3次的時間是1月4日、6日和11日。在這個天主教統(tǒng)治的時代和地區(qū),又沒有緊迫的死亡或戰(zhàn)爭逃亡的威脅,這樣做只能意味著一件事:這個新娘已經懷孕了,而婚禮是為了保全面子的彌補。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一場婚姻不會是愉快的。然而,盡管開頭倉促,彼得羅與安潔莉卡的結合卻被證明是持久的,此外我們推測,也是相當滿足的;這場婚姻因死亡而結束(他死于1629年,她死于1647年),生育了13個孩子。多么賦有諷刺意味的相稱,盡管如此,我們關于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的家庭歷史,所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卻是一個在性行為上有些輕微混亂的事實。而藝術家本人在他自己的成年生活中也進行了相似的動態(tài)上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