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造化為師(1)

最藝術,最民國 作者:潘劍冰


胡翹然曾經(jīng)就讀于20世紀30年代的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有幸親聆齊白石的教誨,自稱“留下了很多幸福的回憶”。有一次,胡翹然照標本畫了一個螞蚱,齊白石看后說:“照標本畫出的是死物。你看這個螞蚱,它的觸須是向后彎的,而活著的是向前豎起的。要師造化,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弊源酥?,以造化為師的理念就深深扎根于胡翹然的心中,成為其一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

婁師白在齊白石門下時,常常有感于老師對事物觀察的細致入微。有一次,婁師白畫了一只螳螂,齊白石問他:“你數(shù)過螳螂翅上的細筋有多少根嗎?仔細看過螳螂臂上的大刺嗎?”婁師白為之語塞。齊白石接著說:“螳螂捕食全靠臂上的刺來鉗住小蟲,但是你這大刺畫得不是地方,它不但不能捕蟲,相反還會刺傷自己的小臂?!?/p>

還有一次,齊白石讓婁師白畫蝦給他看,看完后,老人指出蝦頭與蝦耳比例不對,有形無神,要弟子仔細觀察活蝦的動作,對著活蝦去畫工細的寫生。隔一段時間,白石又要婁師白畫蝦,再指出蝦須也應有動勢。這樣再三諄諄教導,使婁師白不僅對蝦的結構有所了解,同時對齊白石畫蝦的用筆和表現(xiàn)手法,也知道得更清楚了。

齊白石的弟子各有絕活,李可染之牛,李苦禪之鷹,婁師白之鴨都獨步天下,這與老人師法造化的精神引導不無關系。

白石老人常說:“我決不畫我沒見過的東西?!睋?jù)齊良末回憶,新中國成立后,世界和平委員會請老人畫和平鴿。齊白石以前很少畫鴿子,就讓良末專門養(yǎng)了一群鴿子,看它們的一起一落,一舉一動。齊白石畫的是飛起的鴿子,為了知道鴿子尾羽是多少根,他還特地捉了一只來數(shù)尾巴,當時那只鴿子掉毛,數(shù)出來是十二根,老人就按十二根去畫了。

1951年春,喜歡給齊白石老人出難題的老舍選了四句詩,請他按每句詩意創(chuàng)作一幅畫,其中有“芭蕉葉卷抱秋花”一句。老人因為年歲已高,已記不清芭蕉葉卷究竟是向左卷還是向右卷,遲遲未敢動筆,到處向人打聽。最后,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不畫卷葉的芭蕉。

齊白石一生以造化為師的精神使得他的作品永葆生機與活力。齊白石有言:“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能顯出神韻”,“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他從民間畫轉向文人畫,從工筆轉向寫意,作品的風格也從形似走向神似,但他在神似的同時又從未失去形似,終于達到不似而似的最高境界,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性格所成就的。齊白石曾題畫云:“余有友人嘗謂曰:吾欲畫菜,苦不得君所畫之似,何也?余曰:通身無蔬筍氣,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所謂“蔬筍氣”就是自然之氣。

這種“蔬筍氣”不僅表現(xiàn)在齊白石的畫中,也一直存在于他的為人處世中。齊白石一生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對于政治懷著一種疏遠的態(tài)度,一直到他成名后都是這樣。四十歲時,齊白石曾教翰林名士夏午詒的如夫人學畫,第二年,夏午詒為了表示對他的感謝,要給他捐個縣丞。但齊白石認為當官對于自己簡直是受罪,堅決拒絕。為了表示自己與官場的絕緣,他曾刻了一方“白石書屋不出公卿”的印來自勉。

在很多的文字中,齊白石都表現(xiàn)了自己對于勢利人物的輕蔑與厭惡,如題《畫鼠》:“汝足不長,偏能快行,目光不遠,前頭路須看分明?!边€有他經(jīng)常用來題《螃蟹》圖的詩:“多足乘潮何處投,草泥鄉(xiāng)里合鉤留。秋風行出殘蒲界,自信無腸一輩羞?!毖韵轮g,都表達了對于鼠輩橫行的嘲諷。

不過,齊白石盡管對政治缺乏熱情,一生倒是屢次得到貴人相助,而齊白石自己也曾送蔣介石及毛澤東畫作,不過這都是在特殊的背景下,送蔣介石畫作是有感于抗戰(zhàn)勝利,送毛澤東畫作是感謝新政府對于自己的關懷,并非沽名釣譽,我們應該區(qū)別對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