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是沒有電影院的,一般露天電影是在村會場里放。
放電影前的幾小時,就是傍晚時分,村里的大喇叭就會響起來,村長粗獷而簡單的聲音就一句:“喂!今兒個黑了有電影噢,要看的來看噢!”
然后村里就沸騰了。
吃過飯,大家背著長條的、短的、高的、矮的,各種各樣的板凳,從大街小巷像小河流一樣流出來,匯成一條人流到了村大隊里,占位置的占位置,為占位置打架的打架,還有小孩子好奇地圍在放電影的工作人員邊上,看著他做準(zhǔn)備工作。四周一些賣水煎包、炸糕、瓜子花生、糖葫蘆的小販也在支攤子。銀幕掛在那里,白白的,上面還有皺褶,一會兒上面就會出現(xiàn)電影里的人物、景物,還會動起來,真的很神奇。
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大隊里的場地已經(jīng)黑壓壓坐滿了人,一排一排,從離銀幕很近的底下,一直排到大隊門口,周圍房子的窗臺上、房頂上、墻頭上,直到銀幕后面,都是人,連遠處一棵大樹杈上都騎了幾個。賣小吃的都準(zhǔn)備停當(dāng),該開火的也開了火,空氣里彌漫著水煎包的香味。電影放映員也往銀幕上打著光,在試鏡頭。
電影開演了,大家嗑著瓜子、花生,或者嚼著水煎包等小吃,邊看邊吃,還有孩子在人群里竄來竄去地玩耍、打鬧,時而有大人吼:瞎跑個球!好好看電影!
每次電影都是跑片。跑片,顧名思義,就是在路上跑的片。一般一部電影,有四片,我們這邊在放第一片時,第二片還在別的村放著呢,等我們快放完第一片,村里已經(jīng)派人去別的村拿第二片了,這邊正好放完,那邊也差不多取回來了。
一般第三片放完,情節(jié)正在高潮部分,觀眾們正在興頭上,等著最后一片呢。這時候,場上的燈光就亮了,村長的聲音又在喇叭里響起來:喂!這個嘛,第四片還沒到呢,咱們呢,趁這個工夫,開個會,講講今年的形勢……
其實,實際情況是,村里不開會是不會放電影的。單純召集大家開會,沒人會去的,所以村干部想了個辦法,就是放電影,看到差不多時,就開會。你要走了,那結(jié)尾別看了,你也不知道他要開多久,只能耐著性子聽了。
然后村長就講話,他說,為了不耽誤大家看電影,我只簡單講三點……大家一聽,滿懷希望啊……
結(jié)果呢,這三點,每點里又包括了N小點,講啊講,最后小孩子們都睡著了,大人們勉強聽完,硬撐著把最后一片看完,然后背著睡著了的孩子,摸著黑散場,回家。
我小時候基本沒看完過一部完整的電影,我一般都看前三片,然后在開會時睡著,最后在爸爸的背上迷迷糊糊地回家,一到家,我就醒了,就埋怨:怎么不叫我看結(ji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