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中學(xué)時代 (3)

透明的夏天 作者:梁夏


夏天還好。到了冬天,饃掛在墻上,不到一天就硬得像石頭,還裂開了很大的口子。每次吃飯時,就看到滿宿舍都是大家用各種姿勢吃力掰饃的情景,有的彎著腰,把饃放在半蹲的膝蓋上,用手往兩下使勁兒按著掰;有的把饃放在炕上,用手使勁摳,炕上掉的到處是饃渣渣。掰開后,倒一碗開水,把饃泡在開水里,就著罐頭瓶里的菜吃。當(dāng)時有一種大家發(fā)明的很不錯的吃法,就是炒一罐頭瓶蔥花,用豬油炒。然后吃飯時,打一碗開水,把饃放進(jìn)去,泡軟后,倒掉水,把豬油炒的蔥花從瓶子里摳出一塊來,放進(jìn)泡軟的饃里攪拌,吃起來特別香。

學(xué)校外面的饃鋪

有一些家庭條件稍微好些的,或者家長比較心疼孩子的,會每個月交一袋面粉到學(xué)校外面的饃鋪里,然后換一疊飯票,每張2毛,2毛錢一個饃,或者一根麻花。饃是機器做的,圓圓的,小小的,挺白,吃起來感覺非常的洋氣。這些同學(xué)領(lǐng)了機制饃或者麻花帶回宿舍,就著自己帶的菜吃,也挺不錯的。

后來我眼饞,逼著我爸交了一袋面粉到那饃鋪,從此過上了比較洋氣的生活,我吃膩了那機制饃,就頓頓領(lǐng)麻花當(dāng)零食吃,同時還回家取饃。

那票還可以買校門口的包子吃。校門口有家包子鋪,做的包子特別好吃,好像就一種餡兒,白蘿卜肉末。每天都能看到做包子的那人把白蘿卜擦成絲,包進(jìn)一塊大紗布里,然后左右上下狂甩,甩的到處是蘿卜水……甩一陣后,再把脫了水的蘿卜絲倒進(jìn)盆里和餡兒。忘了包子是怎么兌換的了,也可以用錢買。總之我最愛吃那家的包子,隔三差五就去換兩個,用手絹包著滾燙的剛出鍋的包子,咬一口,里面是香噴噴的白蘿卜豬肉味兒,兩個下肚,越發(fā)的餓了。

每次回家,我都會黯然傷神地感嘆:“為什么在學(xué)??偸浅圆伙柊 蔽覌屨f:“是吃不飽嗎?是饞吧!”過后我想想也是,吃干饃我就能吃飽。

學(xué)校里面的食堂

和饃鋪比起來,這個食堂顯得更加洋氣,就好像吃大鍋飯那種感覺似的。這個食堂坐落在學(xué)校南邊的一個大院子里??吭谏狡履_下有一排簡陋的瓦房,每天看到廚子在里面站在高高的凳子上,用一把翻地的大鏟子,揮汗如雨地攪拌大鍋里的飯菜。一到飯點,在食堂吃飯的學(xué)生就拿著茶缸和碗在門口排長隊。門口站著大師傅,他接過學(xué)生手里的飯票,用一支圓珠筆在上面瀟灑地劃個勾,學(xué)生就可以進(jìn)去盛飯了。

這種飯票是學(xué)校自己制作的。需要上灶的學(xué)生,給食堂交一袋面粉之后,就會得到一張牛皮紙制作的飯票,上面有好多小格子,每格就是一頓飯,每吃一頓就被大師傅劃個勾,畫滿了就作廢了。

這么洋氣的事情我肯定不會落后,我又回家哭訴一番,我爸就給食堂交了一袋面粉。于是我也得到了一張牛皮紙飯票,每天拿著茶缸和碗排著長隊去領(lǐng)飯。

食堂里的飯就是燉菜和饃,天天是。有時候是燉冬瓜,有時候是燉白蘿卜,別的菜我真的沒印象了,我只記得就老是這兩樣菜輪流出現(xiàn)。廚師把菜舀進(jìn)茶缸后,從屜上拿一個熱乎乎的饃放在茶缸口上,然后我就端著走了。饃是方形的,因為放了很多的堿,所以開花了,導(dǎo)致整個饃都是黃的,不僅黃,還有某個地方會有一塊硬硬的像鐵銹顏色那樣的堿疙瘩,饃掰開,洗衣粉味道撲鼻而來。雖然如此,但它起碼是熱乎的,就著熱乎的燉菜吃,好賴還有點家里吃飯的感覺。

食堂的牛皮紙飯票挺厚的,所以不知道誰就發(fā)明了一種作弊的辦法,就是用透明膠帶,小心地貼在圓珠筆劃過的勾上,然后再一揭,那圓珠筆印就被揭掉了,那個格子里就成了空白,我們就可以拿著那飯票繼續(xù)去領(lǐng)飯。這個方法后來在學(xué)校流傳很廣,大家都這么做,一張飯票吃好久,直到最后實在破的痕跡太明顯才作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