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本愛丘山

一詩一畫一菩提 作者:南北


畫家形跡

陳洪綬(1588—1652),明代杰出畫家。字章侯,號老蓮、云門僧等。諸暨楓橋(今屬浙江)人。長于花鳥、山水,尤精人物。傳世作品有《九歌圖》、《屈子行吟圖》及《花卉山島圖》等,著有《寶綸堂集》。

讀畫片語

和陳氏其他人物畫一樣,該畫人物造型簡練概括,衣紋細勁而多折,設色古雅,神態(tài)生動,將一幅返老還童的生活情趣托然而出,極富詩意。

一縷禪思

田園山水,這些自然的事物是最具禪意的載體。

陶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不仕。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后人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xiàn)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田園生活的熱愛。他將官場比作“塵網(wǎng)”,將身處其中比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喻為沖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真切的生活和勞動經(jīng)驗在里面,所以他的詩洋溢著一種內(nèi)在的悟境和喜悅,表現(xiàn)出只有實踐者才有的思想力度。這田園的自然抒寫,也是禪家的本色,所謂的“農(nóng)禪并重”。

陶詩在藝術上語言樸素、直率白描,使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跡,這也正合了禪的境界——“白馬入蘆花,銀碗盛白雪”,若是不仔細找尋,是看不到自然和藝術之間那道分界線的。

禪詩偈語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陶淵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