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努力成全別人,卻忘記了最應該成全的是自己。
妹妹想買車,開口跟月收入不過五千元的阿琪借五萬元。阿琪不好拒絕,四處湊錢給她。之后每個月阿琪都得勒緊褲帶,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喟玖艘荒辏㈢鬟€清了欠債。沒想到,妹妹又來找她借錢買房。
阿琪一怒之下說:“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苯忝脗z大吵了一架,妹妹賭氣賣掉車,將之前借的錢還給阿琪。然后,好長一段時間妹妹都不跟她說話,但阿琪卻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解脫感。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一直在努力成全別人,卻忘記了最應該成全的是自己?而且,你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卻礙于情面不事先說清楚,導致最后往往是傷人傷己。
有時候,丑話說在前頭,反倒有可能避免事情向不可控的方向發(fā)展。
何況,你無須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太低,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勉強自己去做,一味地忍讓和取悅,那不是善良,而是懦弱。
在你能力范圍之內的,你可以伸一把手;超出你能力范圍的,要果斷拒絕。這是一種對風險邊界和責任邊界的確認,沒有人應該為了成全別人的欲望而委曲求全。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事先把所謂“丑話”說給別人聽。就像我的同事張青和李意佳。兩人剛認識不久,張青就今天讓李意佳幫她做PPT,明天讓李意佳幫她寫策劃案,后天一起吃飯還讓李意佳埋單。李意佳其實并不愿意就這樣被人指使得團團轉,但苦于不好意思開口,默默忍受了半年,最后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到公司后盡量躲著張青。結果這樣的行為引發(fā)了張青的不滿,她開始故意跟李意佳作對,讓李意佳在公司非常不好做人。
人際關系,包括工作關系中,我們與人相處也應該先小人后君子,自己不愿意承擔的壓力、不愿意忍受的委屈和不想獨自面對的問題在一開始都跟同事說開,才能避免以后的工作中因一些小事引發(fā)矛盾。
雖然很多話事先說出來似乎不太好聽,但可以讓我們的交往回歸理性,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失望和憤怒。
我們生活中許多矛盾其實都是沒有把丑話說在前頭所引發(fā)的。我們顧忌別人的感受,不想讓人難堪、失望,這固然是一種難得的美德,但是如果一味地順從別人,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正說明我們對別人的肯定和贊許過于依賴。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缺乏自我肯定和欣賞的能力。因為向內求不得時,就會不顧一切地向外索取,通過不斷地對別人說“是”來維持一種成癮性的虛假自尊。還存在一種情況,作為對“善意”的回報,我們也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感激和認同,然后獲得一定的價值感和存在感。但是,當我們決定順從別人時,實質上存在一種心理暗示:我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不管這樣的決定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理性的,是不是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
為自己曾經在委屈中做出各種妥協(xié)行為而后悔的小莉說,她一直都沒有想過,自己和男朋友的浪漫愛情,竟然有一天差點兒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