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善良不能沒有鋒芒,否則真等于零。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自認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有時甚至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一點懦弱。因為每次遇上什么好事情,都不會去跟別人爭。倒不是因為爭不到,而是覺得這樣做會有失風度。能幫別人的時候,也會盡量去幫,哪怕知道被騙了也不會去拆穿人家。
你是不是從小就聽人說“善有善報”,然后現在和許多人一樣,越來越不敢相信純粹的善良與正義?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關系很好。他們一家目前就住在一間面積不足六十平方米的房子里,環(huán)境很一般。朋友已經二十好幾歲了,還沒有自己的房子。她的父母以前在某家福利很好的單位工作,那時候單位給分房,她的父母本來可以分到兩套房子,一人一套(當時還沒結婚),但是他們沒要,因為覺得不想占單位的便宜,而且結婚以后只要一套房子就夠了。后來單位效益不好,她的父母自謀出路了,也就一套房子都沒拿。再后來,她的爸爸做生意掙了一些錢,買了一套房子。本來打算留給她當嫁妝,結果她們家的一個親戚要娶媳婦,來訴苦說買不起房子,又哭又鬧。她爸爸沒辦法就把房子賣給了親戚,也沒多要錢,多少錢買的就多少錢賣了出去,想著過幾年再攢錢給姑娘換個大點的房子也好。
沒過幾年,房價暴漲,然后她爸爸的生意也黃了。她想出國讀書,但是家里拿不出那幾十萬,所有的親戚朋友,包括那個買了她家房子的親戚都說沒有錢,不愿意借錢給她們家。畢業(yè)的那天,她哭得很傷心,她說她一直都想出國,想看更廣闊的世界,但是她去不了,因為不能給父母增加經濟壓力。
朋友一家的家風很好,待人友善,做生意也本本分分,為什么落得這般光景?說好的“善有善報”呢?還是說她或者她的父母不夠善良呢?
也許很多人還是相信有純粹的善良和正義的,只是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再這樣去做了。
在周圍很多人都表現出冷漠、貪欲和一味索取的時候,善良如你我的普通人,付出的善意越多,他們的貪欲就有可能越大。
我再講一個以前的故事,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我會告訴你這樣的道理。
我高中的時候在外省借讀,認識了一個同鄉(xiāng)的朋友。他的家境不是很好,人也有點兒自卑。在家世方面,我從來是有意地避開不談,不希望了解他太多的個人情況帶來尷尬。大家一直就因共同的愛好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