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行為是可以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的,所以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反擊時就得反擊。一個長期受欺負的人,只要有那么一次奮起還擊,以后敢輕易欺負他的人自然會少一些。
還有一些“低級”的善良,是施善的人無法發(fā)現別人真正的需要,這時的“與人為善”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比如真正需要尊重和平等對待的是殘疾人,有的人會異常熱情地幫助他們,表面上看這些施以援手的人確實關懷備至,十分慈善,實際上卻是讓那些殘疾朋友意識到自己的特殊和不幸。
有一種人認為自己“善良”,所以即使干了壞事,別人也沒有責備自己的理由。一個四十多歲的成人,出于好意想幫家里分擔經濟困難,于是輕信金融騙子,把家中僅有的存款都拿去投資了某個聽說會重組的股票,結果虧得一塌糊涂。她分明是做錯了事,但梗著脖子不承認,半晌憋出一句:“我也是為了全家人好?!毖韵轮猓热晃沂浅鲇诤靡?,你們就該原諒我。
熱情的辦公室大姐,每天拉著你聊天,讓你完成不了工作任務,或者是每天給你發(fā)雞湯文章打擾你休息的同學,等等。他們讓人惱怒的地方不僅僅在于實際上造成了你的不便和不爽,還在于他們是基于“善意”的,你都沒有辦法怪他們。
真正善良的人可能只在乎他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而不在乎別人是不是認為他做了一件好事。真正的善是在充分了解和審視了事實之后做出的能帶來最好結果的選擇。
聽過一場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佐斯的演講。
他的演講原文中先是說了一個故事。貝佐斯先生在兒時跟我們一樣犯過一些小錯誤。一次,他在奶奶抽煙時,有點“中二病”地試圖用一個數字估算來告訴奶奶抽煙對身體有多大的傷害。結果害得他奶奶大哭了起來。
后來,他的爺爺知道了這件事,老爺子對他說了讓他銘記至今的這樣一句話:“Jeff,it\'s harder to be kind than clever(杰夫,善良要比聰明難得多)?!本褪且驗檫@件事,貝佐斯才說了那句鼎鼎大名的話:“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
在貝佐斯的演講里,他說原本他期待自己能夠獲得“Jeff,you are so smart(杰夫,你真聰明)”這樣的評價。然而,“kind”不止中文“善良”的字面意思那么簡單,它還包括了同理心、包容度和對任何人的那種尊重。
我認為貝佐斯說得很對?!癱lever”是天賦,而“kind”是一種選擇,后者要比前者難多了;諸位都應該見過“clever”但不“kind”的人。
我知道,由于我們的人口基數,聰明的人一定不少,但是坦率地說,能一直堅持善良的并沒有那么多。但我們千萬不能因此就放棄選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