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會是很棒的“設計思考”初體驗!

斯坦福最受歡迎的人生規(guī)劃課 作者:黃菁媺


第一次來到臺北,在凌晨兩點的機場大廳與臺大不一樣思考社的干部們初次見面。他們過去幾周都在為這場規(guī)模龐大的設計思考工作坊做準備,甚至在我從舊金山一路睡過來的同時,都還在確認執(zhí)行上的最后細節(jié)。但當我拖著疲憊的身子下飛機,見到的卻是大家興奮的笑臉。工作坊還沒開始,我已對于他們的無窮活力與熱情刮目相看。

我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教過很多不同的工作坊,但臺北這場工作坊對我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jīng)驗。首先,同學們把一個閑置的廢棄的工廠空間搖身一變,成了令人驚艷的上課場地。第二,參與工作坊的學員一半是來自臺大不一樣思考社的同學,另一半來自臺灣的企業(yè)高層。即使在不那么在意“長幼有序”的美國,學生與業(yè)界人士的組合都是個挑戰(zhàn)。我無法想象這些業(yè)界高層對于被一群簡直可以當他們兒子女兒的學生們“教”會有什么樣反應!

這場設計思考工作坊的最終目標更是令人戒慎恐懼,那便是創(chuàng)造可以規(guī)?;脑O計思考教練訓練,讓參與這次工作坊的學員能夠在短短兩天內成為設計思考的教練。學員們必須在第二天成為教練,自己設計課程并帶領超過一百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設計思考的新學生體驗整個課程。

那時的我,非常緊張。

但后來發(fā)現(xiàn),一切的緊張都是多余的。

業(yè)界的主管們與不一樣思考社的同學們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各自所長,來自不同領域的不同觀點更是豐富了彼此的學習經(jīng)驗。而在斯坦福教練團隊一整天密集的帶領下,工作坊學員第二天成為教練時,也順利地帶領新的學生體驗設計思考的流程。

對于斯坦福設計學院來說,接下來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在國際推廣設計思考時“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不只是語言上的轉換,更是文化上的融合。這次工作坊的第一天,我們以全英文的教學指導臺灣的學員,然而學員卻要在第二天用中文指導當?shù)氐膶W生。第二天以中文進行教學時,我們也隨時在一旁提供指導與幫助。雖然我一句中文都聽不懂,但是我卻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中英文教學的轉換非常成功。在臺灣以中文進行設計思考教學時,不論是團隊合作的氛圍、分享想法的興奮表情、動手創(chuàng)造時的活力、對于使用者的專注,都與我在斯坦福課堂上以英文教學時無異。

對于四位作者能夠繼續(xù)在臺灣推動設計思考,并且通過分享她們的經(jīng)驗傳達設計思考的理念,我非常興奮。希望通過這本書,你們能夠有很棒的設計思考初體驗!

斯坦福設計學院首席說故事家/Caroline O′Connor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