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人文調查組的老師們有意把船泊到了湖頭處遠離村莊的一岸。從那里下船,湖岸附近是一片潔白而細膩的沙灘,點綴著一些白色的枯木。離開湖岸的路上有著幾段斷斷續(xù)續(xù)的瑪尼石墻,據(jù)了解,在整個巴松錯地區(qū),這里的瑪尼墻是規(guī)模最大的。
沙灘的終點處,連接著一片青蔥的草地,灌木與樹林點綴其中,小河彎彎曲曲流過,牛群在上面吃草,還搭著幾個窩棚。據(jù)說錯高的村民以前也在這里養(yǎng)羊放牧,因為山上豺狗太多,吃了很多羊,當?shù)厝藷o奈才放棄了養(yǎng)羊,這個地區(qū)其他村莊也因此有了打死豺狗掛在樹上或者橋下以示警告的傳統(tǒng)。
相對公路的一側,泊船的湖岸是轉湖之路的另一半,公路尚未完全貫通,由一座可通汽車的橋與這片草地相連后,通向左手處的山林再無公路。過橋,是錯高村的藏香豬養(yǎng)殖基地,后面通向村子的公路狀況都不錯,至少越野車可以通過。路兩側都是草甸。一路經(jīng)過小橋多個,在一座較大的木橋旁,是一個很漂亮且顏色鮮艷的瑪尼堆,插著一個高高的經(jīng)幡。來到這里,大多數(shù)轉湖的人會選擇安排汽車接應走完剩下的路。
尚未完全進入村莊,錯高背依的數(shù)座雪峰已聳立眼前,仿佛觸手可及。而寧靜的村莊,呈一字形分割了雪山之下這片廣闊的田地,一側的濕地延伸至巴松錯畔,一側的田地則延伸至遠處的山腳。雪山皚皚,松林蒼勁而色調飽滿,村落的屋頂一律呈灰褐色,草場枯黃一片,耕耘過的土地則深黑,正是如夢似幻的色調。
關于這些峭立險峻的雪峰,還有著這樣的故事:傳說中“杰青那拉嘎布”和旁邊的“阿瑪覺姆達增”是一對夫妻山,但后來,作為妻子的阿瑪覺姆達增的高度越長越高,甚至高出了作為丈夫的“燃燒的火焰”,于是丈夫一怒之下拔劍斬下了妻子的頭顱。所以,仔細觀察阿瑪覺姆達增,可見峰頂有些平坦,其5875余米的海拔高度也不如6316余米的“燃燒的火焰”。
不過,高傲的丈夫峰在登山家們數(shù)次嘗試攀登之后,2004年9月由瑞士人Gabriel Voide完成首登。與之相反,故事中的悲劇角色阿瑪覺姆達增,卻仍然保持著處女峰的高傲。除杰青那拉嘎布以外,對面還有斯木崗峰,其海撥也在6450米左右,在鐘措湖的盡頭右側冰川之上,還有林則崗增嘎布峰,高度為6500余米。在藏東南一帶的藏語里,“嘎布”即雪峰,而“林則”一種說法是指當?shù)氐囊环N樂器,另一種說法認為是指“杰青那拉嘎布”的仆人。
錯高村和巴松錯便這樣相依為鄰,所以,當有人把巴松錯稱為名媛之湖,我想錯高一定是這名媛之湖的閨密之村。這不乏生動且準確地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在西藏諸多雪山圣湖景點中,巴松錯如出名門,她高貴淑雅,儀態(tài)萬方。倘若你不遠千里來到巴松錯這令人驚艷的高原之湖,卻又只站在湖邊的景觀臺或是扎西島上目光匆匆一掠而過,而沒有深入體驗周邊的眾山、湖泊及村落人居,尤其是錯高這仿如大家閨秀的村落,那恐怕真的可算是一種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