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福用鐵尺敲了一下水槽的下沿,只需要這一記,他便可以從聲音上判斷出下面到底有沒有藏著些什么。結果告訴他,他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但到了這種地步刺客仍能縮在下面一動不動,要么就是他有著超人的定力想尋機再殺再逃,要么下面就是個蠢貨,到現(xiàn)在還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被發(fā)現(xiàn)。
卜福又敲了一下水槽,這次他是敲的上面的沿邊,而且加大了力度。要證實的結果剛才已經證實,現(xiàn)在需要做的就是讓那刺客正確面對自己眼下的境況。繳械而出或勇猛殺出都行,沒必要等自己動手掀了水槽被迫顯形兒。除非是這個刺客太無賴也太無聊,除非這個刺客此時已經變成一個死人。
又過了一會兒,水槽下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卜福開始有些不耐煩了,難道自己遇到的真是個不上檔的刺客?可從刺殺的技巧手法看不該是這樣的啊,這刺客就算不是頂尖的人物,那也是少見的好手。
“卜捕頭,讓我們來掀了水槽。”帶著十幾個鐵甲衛(wèi)剛剛趕到這里的內防間隊正比卜福更加不耐煩。
“還是我來吧,你們動手怕是枉自送命。都退后一點,刺客可殺可逃卻很少會被活捕,下面人出來后肯定是會拼命的?!辈犯Uf完后將鐵尺一豎,暗括一按,尺頭頓時跳出一頁鋒利狹長的刀刃。
其實這把鐵尺原名叫“量骨裁命”,是從“長柄折刀”改良而來,據(jù)說是唐代器具鑄制大師李四行唯一設計制作的一件兵器。在宋代之后這種武器是以另一個名字出現(xiàn)的,叫“尺頭飛花”,北宋邵陽南的《品心客筆》中有過詳細記載。明代林澤玉詩作《勇蕩寇》中亦有“尺頭現(xiàn)飛花,華光落血沙”的詩句,描繪的也是這種尺子。
之所以叫“尺頭飛花”,是因為鐵尺中暗藏四片刀刃,方向各自不同,可根據(jù)需要將其彈出使用。如果使用嫻熟,在攻殺格斗過程中突然彈出殺敵,則更加防不勝防,中者不知何故。另外,這幾片刀刃可在尺頭上旋轉,四片皆出,旋轉起來就如同我們孩童時玩耍的的花風車一般,只是這花風車卻是會瞬間要命的。
卜福鐵尺刀刃持在手中,只需一記揮砍便可將水槽劈作兩半。但這樣做會木碎水濺,反給了刺客趁亂攻逃的機會。卜福是謹慎的人,而且現(xiàn)在的形勢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可以不急不緩地做事情。
“卜捕頭,要不要得力些的人手幫忙?”站在橋上的顧子敬喊了一句。
卜福沒有回頭而是搖了搖頭,他知道顧子敬所指的是那兩個私聘的高手。
“?!保曇舨淮?,很輕巧的一刀,支撐水槽的一個樁柱根部斷了。水槽傾斜了很大一個角度,但水槽下仍是沒有動靜。卜福都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了,這刺客不會沒藏在這下面吧,可自己敲擊試出的聲音表明下面的確有東西呀。于是他揮動尺頭刀刃,又砍斷一根樁柱,水槽的傾斜度更大了。
“有人!在下面呢!”另一側的兵卒已經看到緊貼在水槽底面上的人。
都這樣了還不出來?卜福覺出不對勁了,揮手說聲:“掀了吧。”
掀開后,水槽底面上確實有人,也確實是用鐵鉤細索平平固定在那里的。但事情也真的不對了,因為被固定的人已經是個死人,固定他的那些細索中有一根是直接勒緊了脖子然后用鐵鉤鉤在水槽底板上的。卜福摸了一把死尸的脖頸后作出判斷,細索是在瞬間中勒斷兵卒頸骨致其死亡的。這速度比刀砍脖子還快,但殺死人之后卻不留痕跡,甚至可以利用細索的牽制讓死人仍像活人一樣站立在那里。